8月15日,一个充满历史意义的日子。位于大连棒棰岛宾馆观海楼东侧山顶的明代海防设施遗址,经过半年多的精心挖掘修缮,今日正式竣工并对外开放,来自全市相关单位领导、文物专家及主流媒体共40多位嘉宾共同见证了典礼。
市文广局局长王家胜、市委党研室副主任王毅、中山区政府副区长吴晓辉、市接待办副主任陈峰、大连市少先队员代表王嘉怡共同为遗址揭幕。
之后嘉宾们在解说员的陪同下,冒雨参观了烽火台、次所、墙址和采石场等各个遗址。
棒棰岛宾馆海防设施遗址是在1985年开始的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的,经文物部门考证认定为辽南地区防止外来侵扰(即抗击日本倭寇)而修建的军事设施墙址,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初期,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大连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抗倭遗址。长113米,宽5-10米,由当地的沉积岩岩石修筑而成,总体呈半圆形围住坡势较缓的北面和西面,处于山坡近顶部,海拔43.6米,比较陡峭,易守难攻,其东端和西南端各止于悬崖峭壁。
为铭记历史,传承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为我市发展红色文化旅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优良资源,经反复研究论证,由大连市接待办公室发起,在市文广局、中山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18年2月,正式启动遗址修缮修复工程,历经半年的深入发掘和精心修缮,8月初修缮工程竣工,今天正式向广大市民及外来游客开放。
沿着宾馆景区南峰木栈道蜿蜒而上,海上的面貌尽收眼底。明代海防设施遗址,藏身于右侧山坡之上。虽历经百年风雨侵袭,但遗址形态基础设施保存完好,当年的采石场等遗址清晰可见,经过近期的修缮和修复工程,基本恢复原貌。
提到明代的抗倭战争,自然首先要了解我国抗倭斗争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望海埚大捷。1419年(永乐十七年)6月13日深夜,沿海烽火台瞭望哨突然发现东南方王家岛(今长海县广鹿岛)一带海面有火光,并向马熊岛(今金州大李家镇)方向移动。时任辽东总兵官刘江连夜率兵赶赴望海埚,登高远眺,望见东南海面火光连成长串,蜿蜒而来,必是倭寇船队,便急调马、步军至望海埚待命。诱敌深入,三面包围,让倭寇从一面逃跑,并两路夹击。最终斩首倭寇一千余人,生擒一百余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辽东“望海埚大捷”。
戎守官兵简易的伙房,次所。
烽火台和瞭望台。明朝时,棒棰岛烽火台有守堡官兵。发现倭寇由海入侵时,一台举起烽烟,邻台望见后也立即举烽烟,台台相传,很快传遍全线官兵直至指挥中心,做好迎战准备。
采石场的石头上依旧留有明显的黑色印记,据资料记载,古代采石先用火烧,将石头烧得滚烫后再浇上冷水,让石头崩裂,然后取石。
棒棰岛宾馆明代海防设施遗址将成为我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遗址将向市民全天免费开放,欢迎广大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