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大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海洋城市文化摄影周活动的主打展览,“世界之眼聚焦大连”摄影作品展将展出10位中外摄影名家最近在大连采风创作的精彩作品。这些摄影家有什么样的故事?大连又给摄影家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从9月10日起将陆续发表10篇专访,推出特别节目,带着读者和观众、听众走近这十位摄影家。
坚守“影像从心”概念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 李舸
独爱大连码头风光的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 王玉文
上世纪80年代就曾在大连办展的摄影家 朱宪民
致力于中国和美国西部风光对话摄影的摄影家 王建军
从大连走出来的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 姜振庆
以《昨天的中国》一书 致敬中国改革开放之路的法国摄影家 阎雷
已定居中国的法国摄影家 吉尔·萨布雷
玩转极限运动的《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家 杰德·威恩嘉顿
擅长诠释建筑和风景的美国摄影家 阿米尔·扎基
偏爱在雨中捕捉精彩瞬间的荷赛获奖者 俄罗斯摄影家 瓦列里·梅尔尼科夫
8月初,大连国际摄影周活动组委会特邀10位国内外摄影家陆续来到大连采风。这十位摄影家是:坚守“影像从心”概念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独爱大连码头风光的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王玉文,上世纪80年代就曾在大连办展的摄影家朱宪民,致力于中国和美国西部风光对话摄影的摄影家王建军,从大连走出来的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姜振庆,以《昨天的中国》一书致敬中国改革开放之路的法国摄影家阎雷,已定居中国的法国摄影家吉尔·萨布雷,玩转极限运动的《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家杰德·威恩嘉顿,擅长诠释建筑和风景的美国摄影家阿米尔·扎基,偏爱在雨中捕捉精彩瞬间的荷赛获奖者、俄罗斯摄影家瓦列里·梅尔尼科夫。一次性邀请这么多高规格的摄影家采风创作,这在大连历史上尚属首次。
采风期间,恰逢大连罕见高温天气,10位摄影家不辞辛苦,全身心投入,深入大连城乡,遍访大街小巷,冒着酷暑,精心创作,拍摄了数万幅作品,以充满深情的人文视角和不拘一格的艺术创意,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新时代大潮中大连的城市风采、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精神风貌。
在采风的近一个月时间里,大连的所见所闻给摄影家们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对大连的发展变化深有感慨,赞叹不已。朱宪民说,大连的这种美不能再低调下去了,要通过摄影师的镜头传播出去,该显摆,就好好显摆,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大连的美。瓦列里则对生活在滨城的人们印象深刻:“这里的人们看起来像一个大家庭,这让我很吃惊。”善于“跨界”的杰德更是相约,春冬两季再来大连,拍摄黑脸琵鹭和白鹭筑巢的奇妙景观。
8月23日,在大连国际摄影周新闻发布会上,组委会向10位中外摄影家颁发了聘书,真诚聘请他们担当这座城市的“特约摄影家”。
第一期:
王建军:两条大连海岸线
王建军在大连 吕文正摄
今年64岁的摄影师王建军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他说这要归功于摄影,因为常年在外行走,人就充满活力;不断感悟世界,人就活得轻松。王老师来大连拍摄时,正逢大连遭遇罕见高温天气。但气温没有他热情高,一连几天下来,他一直奔走在大连的海岸线上。
7月30日,大连气温高达36℃。王建军刚刚下飞机,就马不停蹄,跟他的好朋友、摄影家姜振庆一起奔赴瓦房店驼山海边踩点儿。那种辛苦劳累是难以想象的,而回到宾馆时,已经是半夜十点了,而这俩人还没吃上晚饭。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再次奔赴瓦房店开始正式拍摄。
王建军在瓦房店海岸 吕文正摄
在大连拍摄的几天,王建军老师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为出精品,不辞辛劳。而在他看来,这种付出是值得的。王老师说,他这次在大连拍到了“两个海岸线”。一个是古老的自然的,就是瓦房店的驼山海岸。他认为那里的岛礁、岩石、陡峭的岩壁极具特色,具有世界一流地质海岸线的特征。由于沉积岩和海浪冲击形成的天然的景观,一层一层,非常漂亮。由此他还感觉到大连人环保意识非常强。另一个海岸线是新的崛起的海岸线,航拍出来的片子,他感觉很震撼。现代港口、码头、船坞构成的工业的海岸线也是很美的,能让人感受到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人与自然的和谐。
你是我的眼(大连东港)王建军摄
山海恋歌(瓦房店排石)王建军摄
蓝色变奏曲(星海湾大桥)王建军摄
王建军1954年出生,祖籍山东。1986年开始摄影创作,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在成为风光摄影家之前,王建军是一名军人,他曾担任老山前线文化干事和战地摄影工作,拍摄了大量的战地资料和影像,成功地策划和组织举办了《老山颂》影展。
由于他的军旅生涯和转业后的工作生涯都是在成都度过的,所以,多年来,王建军专心致力于中国西部风光、人文地理以及历史题材的拍摄和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摄影艺术风格,其作品被大量采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业界颇具影响。在上世纪90年代时就有百余幅作品分别荣获国际国内摄影大赛的金、银、铜奖,近些年在国内外更是获奖无数。他拍摄的大量图片被摄影媒体和各种画册、报刊、杂志,CD封面和广告业选用,影响甚广。作品《九寨沟·长海》、《贡嘎山》被邮电部用作邮票小型张;几十幅中国西部风光的影像被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上海世博会采用和展示。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了大地震,他和和朋友们一道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抗震救灾的见闻,并以最快的速度出版了反映“5·12”大地震的中国第一本黑白画册《四川大地震》,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此画册获得捐款1240万元,全部捐助给了德阳市天齐村,为灾区修建了1000多间临时过渡房。
三十多年来,他走遍了中国西部的山山水水,以中国西部作为自己拍摄的对象,用影像记录下了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大褶皱、西藏阿里、康定格错等广袤的中国西部大地。怀着对中国西部的深厚感情,他将祖国的美丽河山展现在世人面前,并自称为“中国西部的守望者”。
从2010年起,王老师又花了五年的时间,拍摄美国的西部风光。这不拍则已,一拍惊人,他的美国西部风光作品在中美两国都引起了关注。在美国建国240周年纪念展及美国国家公园系统建立110周年纪念展中,王老师的作品就被选用了50余张,甚至大大超过了许多美国本土摄影师的作品入选数量。
王建军题词
王老师认为,用东方哲学的视觉来拍摄美国西部的风光,更能感觉到天地合一,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国西部到美国西部,他说:“这是跨过海洋的握手。”
王建军说,这次到大连来时间太短,但印象很深。一定要找机会再来大连,好好发现与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不仅要“握手”,而且要“拥抱”。
文/大观新闻记者 毕庆
图/大观新闻记者 吕文正
网易大连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