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爷花上千元从地摊淘到几件“宝贝”,拍卖公司鉴定称起码值几百万元,还主动帮大爷拍卖,仅收取一万元的费用。最近,这样的“大馅饼”砸中了不少老年人。不过他们最后无一例外,不仅没赚到钱,还赔了不少。
前段时间,一位老人向北京丰台警方反映,自己在地摊花上千元购买了几件收藏品,前段时间突然接到一个自称是拍卖公司的电话,邀请他去丰台某拍卖公司免费鉴定。在现场,工作人员带他找到专家,收藏品被估价上百万元。公司还主动提出帮助他拍卖,但需收取一万元的费用。不过结果藏品流拍了。
以此为线索,1月7日,北京丰台公安分局一举打掉以老年人收藏爱好者群体为侵害目标的三个诈骗团伙。诈骗团伙以聘请专家免费鉴定、高额估价收藏品、自导自演假拍卖会等骗术实施诈骗,涉案金额高达600余万元。
据警方透露,骗子们就是利用老年人的心理,按照拍卖公司的正规流程精心为他们设计了一个“发财”的圈套。
首先,公司通过非法渠道获得持有收藏品人员的联系电话,以拍卖公司的名义由业务员给这些“潜在客户”打电话,告知藏品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可以为客户提供免费鉴定、帮助拍卖等一条龙服务。一旦事主拿着藏品到公司,工作人员会立即安排所谓的鉴宝专家,随意估出比藏品高出几十或上百倍的价格,以此诱导事主参加拍卖会并签订协议。
而且骗子公司与事主签订的委托拍卖协议中也是陷阱重重,里面写着按照拍卖标的等级收取2万至10万不等的费用,如果藏品流拍,服务费也不予退还。
协议签订后,公司会立即着手租用拍卖会场地。拍卖时,公司事先准备好几件所谓藏品也参加拍卖,这些假藏品都会成功拍卖,因为所有举牌竞拍都是公司内部提前设计好的,而到了事主藏品竞拍时,每当竞拍到一定价位,都会因无人举牌而流拍。之前事主交纳的费用也就到手了。
提醒
在拍卖现场,除了事主本人外,参加拍卖会的所有人员,包括拍卖师、举牌竞拍人员、公证人等都是骗子公司提前安排的自己人,这一场拍卖会就是专门为事主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
如果有被骗事主提出异议,为了安抚被骗事主,诈骗公司往往会送一些“收藏品”给事主折抵“损失的标的费”,比如银器、邮币,其实也就是些几十块钱的工艺品。所以,很少有事主认为被骗而报警。
对此,北京一家拍卖行的拍卖专家刘女士称,正规拍卖公司在藏品未成交前是不会收取任何费用的。希望老年人面对天降横财需保持冷静,以免落入骗子的圈套。
文/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