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妙惟肖的老鹰、秀美的山川大河……这些线条流畅、雕刻精细的地板木雕刻画出自于沈阳农业大学的一位老师之手。
59岁的唐凤扬是沈阳农业大学外语教学部的一位行政老师,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他自学雕刻技巧,利用地板等材质,雕刻出数百件艺术作品。
去年开始唐凤扬在地板上雕刻巨作,雕刻的高1.2米、长25米,放大五倍刻制的地板作品《清明上河图》,预计耗时一年半的时间创作完成。
唐凤扬希望通过自己的手艺在地板上再现北宋张择端绘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之所以选择这幅名画,唐凤扬说:“我的父母都是农大退休教师,我也在农大工作了这么多年,《清明上河图》跟沈阳农业大学有着很深渊源,能雕刻这幅画我有着不一样的心情。”
昨日,记者在沈阳农业大学图书馆看到了已经完成近五分之二的《清明上河图》,约有16米长,一些农大师生看到这独特的地板雕刻画都会驻步欣赏。
唐凤扬是出名的巧手,自幼便酷爱文字、书法、绘画,却从没拜师学艺,自学琢磨钻研,偶然的机会对地板上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自己设计雕刻工具和上色工艺。
现在雕刻作画更是他业余时间做得最多的事情,“从小就喜欢美术,因为没有专业学过,多数都是自己看书上网琢磨,我这就是业余爱好,跟专业人士的画作还有差距。”
雕刻画是个慢活、细活,不仅要动脑子还要有耐力和体力。有时想要雕刻出一件满意的作品,光构思就得需要一周多,这次的《清明上河图》,唐凤扬查阅了很多资料,从历史背景到画作细节,用时半年多,才开始动手雕刻,“因为画作有些缺失,人物的表情都已模糊,我只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去还原他们的样子,画的本身呈咖色,我用了一些色彩,但又不能用太多,显得浮,这些对我都是一种挑战。”
为了雕刻这幅画,唐凤扬刻废了20多把雕刻刀。“每一幅作品都是用电磨、刻刀在地板上直接刻制完成的,创作一幅作品要经过拓印、镌刻、上色等工序。”唐凤扬介绍说。
经常有人出价要购买唐凤扬的作品,他却从来不卖。“这就是一个爱好,不愿买卖,有朋友喜欢我就送给他,但不卖。”唐凤扬说。
沈阳农业大学成立了职工镌刻协会,现在有30余名会员,在唐凤扬的帮助下,很多教师也成了“刻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