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鸟蛋从2米高空坠地,蛋壳破碎,后经老虎滩鸟语林工作人员人工粘合蛋壳、人工扒壳助产,后期又全程人工饲养,目前雏鸟已近半岁。据了解,这在国内尚属首例。
事情还得从去年春天说起,大连老虎滩鸟语林引进了一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蓝凤冠鸠,它们头上长有孔雀般的凤冠,个头与火鸡差不多,通体呈蓝色,羽毛光滑整洁。由于此鸟贵重,工作人员特意为它俩设了“单间”,到了繁殖季节,工作人员又为它俩在笼内两米高处搭建了一个鸟窝,又在地面上放了一些草,它俩还将窝进行了“精装修”。
在鸟儿产下一枚蛋后,饲养人员特别留心,每天定时过来查看。去年10月23日上午,饲养员听到蓝凤冠鸠的凄惨叫声,跑过去一看发现两只鸟儿正围着地上的蛋鸣叫。经他们猜测,可能是在孵蛋过程中不小心把蛋弄掉地上了。此时,饲养员发现蛋壳已多处破碎,蛋壳的碎缝中往外渗血,于是急忙通知鸟语林兽医,然后兽医为其紧急“手术”——将破碎的蛋壳用透明胶带“缝合”。“手术”结束后,将蛋送到他们自己的繁殖场,放进人工孵化机内,并指定专人守护。
10月24日下午,细心的工作人员听到小鸟的啄壳声,兽医分析,蛋壳已贴满了透明胶带,再加上头一天落地的撞击,小鸟很难自己破壳出生。于是决定人工助产,然后就小心翼翼地扒去蛋壳,帮助小鸟降生。
降生后的小鸟能否成活同时也成了一大难题,因为没有人工繁殖此鸟的经验可以借鉴。他们专门建立了一个“蓝凤冠鸠育雏记录表”,每天都有刻录,不光有食物组成、配比、及采食情况,就连排泄粪便的颜色等都有记录。
昨日,记者在鸟语林系列场见到了小蓝凤冠鸠,虽然出生5个多月了,它还没有长成成鸟的颜色,也一直没见到其父母,相信它们亲人团聚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
据鸟语林的同志介绍,蓝凤冠鸠都是自然繁殖,尤其那次受伤撞击后,人工粘合蛋壳,人工助产,人工饲养成功,这在国内还是首例,可谓是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