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二孩政策的实施,月嫂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家庭。不少“准妈妈”提前半年就开始考察市场,朋友介绍、看证书、面试、比较价格……各种方法尝试一遍,不少人感慨:动辄花费上万块钱,但找个放心的月嫂不是件容易事儿。最近就有媒体报道,杭州的一个家庭花费3万元请了51天的月嫂,不仅宝宝及妈妈在此期间生了病,一家人还因为加班费问题被月嫂破口大骂。
记者调查发现,市场的火爆导致月嫂行业良莠不齐,交一两千元钱,培训7到10天,拿着培训中心颁发的各种五花八门的证书,就可以出师接单。?“高级母婴护理师”“高级育婴师”“金牌月嫂”……究竟谁来规范?
A培训7到10天,“包学包会”
网络搜索“月嫂、培训”会出来几千万个搜索结果,上海的一家培训机构说:“稍微能写两个字”,就可以参加培训:“只要你能讲普通话,稍微能写两个字就可以。我们这边包拿证的,证书全国都可以通用。”
“培训费用一千元起,几天就能出师。”北京某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称,“像母婴育婴这类课程都是七天,产后修复等技能类课程都是七天或者十三天。”
一些培训机构还表示,学完之后他们直接推荐实习,学员就可以开始挣钱了,“学高级母婴护理师、高级催乳师加一个高级营养师更容易就业,一般学一个证要10天,之后,我们公司会推荐你去月子中心和医院带薪实习。”
B课程五花八门,师资成谜
??一家面向全国招生的培训机构的课程安排显示,除母婴护理师外,该公司还提供小儿推拿师、早期教育指导师等各种课程。工作人员称:“我们有月嫂、育婴师、早教、催乳、小儿推拿、产后修复等课程,母婴互利师的学费是1080元,催乳3680元,产后修复是4680元。”
该机构还号称妇产科专家、中医专家、医护团队授课。“专业知识包括什么?比如说,怎么抱孩子。你长期要做一个工作,第一不能让自己太累,我们会教你怎么样让自己不累,让第三方看着更加的专业,这就是服务。?”
蔡细春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唯一的一位月嫂,在她看来,培训机构很多课程是不合格的:“比如做小儿推拿,你首先要认准那些穴位,要推哪个位置,一定是把穴位找好,学了几天就上岗,很可能会把人家孩子搞坏了。”
C证书不统一,成色难辨
2016年2月,《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正式实施,这一标准对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和家政服务机构划分进行了规范与界定,特别是将母婴生活护理服务分为六级,其中一星级为最低等级,金牌级为最高等级。但是由于这个规范并非强制性标准,实际培训中,谁是金牌、谁为一星也就由培训机构说了算。
广州一家培训机构工作人员表示,光是他们一家,就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证,“考完试就会出证书,是全国通用的。有三种证书,一种是机构颁发;一种是当地的一个协会,就像我们在广州的一个家协会颁发;还有一种是国家劳动局的证书。”
另外几家称培训即发证的机构给记者发来的证书样本显示,有“中国商业联合会”颁发,有“中国人才研究会”“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等机构颁发,每一家都表示自己发的证全国通用。
一位从事月嫂培训行业的业内人士说:“这个行业的证书很乱,培训个两三天,看看书,就发个证。这个证是什么证,就不言而喻了。现在外面一千多元就能学,还能学两项,我都纳闷了,有的人月嫂证拿到了,为啥却连换尿不湿都不会?”
据了解,目前收录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的与母婴行业相关的职业名称只有“育婴员”“保育员”两种。
呼吁
全国人大代表、高级育婴师蔡细春认为,尽快建立月嫂行业培训管理制度,规定市场准入资格、技能培训等内容,加强对月嫂行业的规范,是必须要推动的事:“市场的前景是很好,但就现状而言,真的很混乱。这个行业如果没一个规范化的培训、没有专业的机构来管理的话,没事还好,万一有什么事,谁来承担这个责任?我希望母婴行业从业者也可以进入技校去读,就相当于他的一个专业。还是要有规范,把雇佣双方的利益全部都纳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