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的前半生决定后半生。这话在于福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退休前,他每天忙工作、搞科研,退休后,他依旧闲不下来,想方设法给自己“找活儿”,一直没停止折腾。最近,他给自己找了个新“营生”——学摄影,说要做成生活回忆录,留给子孙。
他用漫画将夫妻俩“先进”二合一
于福生生于1942年,今年虚岁七十八。在同龄人过着慢节奏的安逸生活时,他每天忙碌,忙着学习、忙着搞科研、忙着出书……理工科出身的他知道自己文笔不够好,但他也不自卑,因为他记录的是生活点滴,真情实感才是灵魂。
上世纪八十年代,于福生夫妻俩可是单位的“名人”。同年单位评先进,他作为技术员是先进工作者,妻子作为电工是先进生产者。两人的大照片挂在单位的光荣榜里,很让人羡慕。为了留住这精彩的瞬间,于福生将两人的照片临摹下来,调整了方向和位置,拼在一起形成一幅漫画,像结婚照一样,多少弥补些当年没条件拍结婚照的遗憾。
为学摄影以漫画“要挟”老伴
画漫画是于福生的一个小兴趣。他喜欢观察事物的细节,将其记录下来品味。虽然退休后和老伴一直全国各地旅行,见闻多了,拍下的照片也不少,但于福生一直苦于自己的摄影技术不行,“看到美景、趣事,想记录,就是做不好”。当于福生听说半岛老友大学堂开设了摄影课,果断来试听,受益不少。“我想报课,老伴管财政,当时她躺在沙发上有些困,我跟她说完,她盖了一张《半岛晨报》在脸上,要眯一会儿,说等她想想吧”,于福生说,这时候他想起了摄影课老师张维说过,最自然的拍摄是被拍摄对象不知道你的存在。想到这,于福生拿起相机,抓拍了一张老伴盖报纸睡觉的“窘态”,并将其画成漫画。待老伴醒来,于福生以“公开照片和漫画”为“要挟”,让老伴出钱。看他这么“调皮”,老伴扑哧一笑,同意了。
利用所学整理生活回忆录
今年清明假期,于福生和老伴在女儿的陪伴下,乘坐游轮去日本玩。“之前拍照就是乱拍,也不知道怎么拍好,学了几堂课下来,这次再拍旅行照,有了不少经验,明显比没学过的强”,于福生拿出手机,骄傲地给记者看照片对比。
早年,于福生搞科研获得过国家专利,专业领域的研究出过书,日常他喜欢收藏老物件、去工地和海边捡有特点的石头,“就是给自己找点事做,充实生活”,于福生说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他就很注意收集老照片。大约2年前,他还出过一本名为《生活的记忆》的书,记录时代和生活。“平时我也收集了不少文字、漫画、图片、视频,就差最后整理了”,于福生说他希望在摄影课首期班毕业后,能够将所学用到整理工作中,将资料制作成每集2分钟的纪录片视频,一共50集,内容时间跨度半个世纪,留给子孙。既是自己的人生记忆,也是时代的变化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