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孙大卫 刘佳报道 近日,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混改后的首份年报: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74.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54%;实现净利润1.95亿元,同比增长64.04%。缴纳税金5.1亿元,同比增长49.06%,位列2018年沈阳纳税百强企业第18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40%以上,员工人均月收入增长61.81%。
除此之外,一组生产数据同样喜人。集团全年原料药总产量年计划完成率99.65%,总销量年计划完成率93.01%;制剂总产量年计划完成率99.13%,总销量年计划完成率104.54%。混改使东北制药进入了完全市场化发展的崭新阶段。
去年7月,辽宁方大集团通过混改成为东北制药控股集团的股东,东北制药形成了由民营控股、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参股、员工持股的多元化股权结构。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创效模式也随之一新。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更加明确,法人治理结构更加科学,股东与员工利益绑定,形成了市场化、专业化、法制化的市场经营和管理决策机制。
混改后的东北制药,结合自身实际,从采购、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全面、系统地梳理了300多项管理制度,并完善了考核办法。全方位堵塞了“跑、冒、滴、漏”,深挖降本增效空间,仅2018年下半年就降本增效8000多万元。
混改的成果不仅体现在企业效益上,也同样体现在员工的收入上。混改后,东北制药实行全员定岗工资上涨50%。与此同时,医疗资助福利、手机福利、重大节日福利、工作餐福利和助学、养老福利等6项员工福利政策,也全部得到落实。今年初,集团又增加了基本工资增长、孝敬父母金、发放万元红包等新福利,不仅惠及员工本人,连员工的配偶、子女、父母也享受到了相应的待遇。
员工收益源自企业的效益,而企业的效益源自核心技术、产销模式的不断创新。去年,东北制药细河原料药搬迁改造、仿制药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以产定销”激活销售等各项工作得到有力推进,高分通过了“国家级医药智能制造示范项目”验收,成功获评“国家绿色工厂”。在深入挖掘现有医药品种潜力的同时,加快建设干细胞和单抗前沿生物医药创新平台,在立足仿制药开发的同时兼顾创新药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创新药引领、仿制药跟进”的双创新驱动格局,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