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弘扬长海军民“守岛一条心,建岛一家人”的光荣传统,“黄海前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5月1日在长海县大长山岛镇正式开馆:
翻开中国地图,黄海中北部的外长山列岛,连同衍生出的100多个岛礁,宛如一条锁链为辽东半岛提供屏障。自从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驻扎到黄海深处的长山群岛之后,在长达65年的峥嵘岁月里,一代代驻岛官兵怀着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不畏艰苦,守岛建岛,硬是凭自己的双手,改变了长海的面貌。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海岛岁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长海县大长山岛镇“黄海前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5月1日正式开馆,面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
在长海县大长山岛镇城岭村,有一座青山环抱、白墙灰瓦的别致院落,这里就是“黄海前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所在地。“基地的前身其实是城岭村地下粮库库房!”据基地负责人杨玉根经理介绍,2018年5月,在中共长海县委员会、长海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中共大长山岛镇委员会、大长山岛镇人民政府将这座地下粮库库房改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地占地3000?余平方米,设有“铭记历史”“重温旧日”“起锚扬帆”“风光长廊”4大展厅,通过大量的照片、文字、雕塑、实物,用高科技手段融入声、光、电技术,丰富布展内容和展示手段;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回顾长海县的悠久历史,书写近代海岛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诗篇,全面展现了70年来长海县的岛容岛貌、经济体制、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贫穷、落后的海岛县走向了富裕、繁荣,成为祖国黄海北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展现了70年来长海军民用心血和汗水书写了“富岛强兵”的壮丽诗篇,铸就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长海精神。
基地的另外一大特色就是藏在它身后大山中的一处隐秘战备坑道。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为了响应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海岛上每座山中几乎都有战备坑道用于储备粮食等战备物资,也因此留下了许许多多长海军民合作共建的历史记忆。几天前,家住鞍山的老兵周东福与当年的战友相约来到服役的大长山岛镇重温当年的军旅生涯时还特地来看了基地后身的这条坑道,因为时任工兵连连长的他当年亲自参与了这条坑道的挖掘和建造。当时,周东福他们手中没有大型机械,要在大山中开出一片小天地,除了炸药和小型挖掘机械,剩下的都靠双手了。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周东福等人在大顶山开出了一条400米长、贯通山体的战备坑道。
“当初坑道设计成贯通山体,就是为了运粮方便,山两侧能一起往里运粮!”周东福没想到,当初他们的这个设计,成就了如今爱国教育基地的一大特色景观。杨玉根说,市民在参观完基地展厅之后,可以从南侧坑道口进入体验一把当年开挖坑道、运战备粮时的情景,穿过400米长的坑道由北口出来时,眼前又是另外一番“别有洞天”的景象。原来,在大顶山北侧是当地政府于2017年7月开工建设的大顶山海防公园。如今因为这条隐秘战备坑道的开放,游客观赏爱国教育基地和海防公园两个景点时,再不用翻山越岭,只需要穿过一条400米长的坑道即可。
“黄海前哨”
游览线路推荐:
第一站 参观黄海前哨爱国教育基地,寻找红色记忆。
第二站 穿越坑道,大顶山海防公园休闲游。
第三站 城岭村滨海路游览,获得过“美丽乡村”称号的城岭村沿环海路建设了不少小景观,走在环海路上,可以看到各具特色又兼具海洋文化的雕塑、凉亭;也可以即兴到海边赶赶海,别有一番韵味。
第四站 小盐厂兵营驿站军训,到部队靶场实弹射击,亲身体验一把当民兵的感觉,感受当地军民共建的特殊氛围。
第五站 西大碑遗址游览,缅怀历史,勿忘前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