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辽宁 > 正文

你的户口、土地、收入将有这些变化 来看权威解读

0
分享至

中共中央、国务院5日对外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这份9000多字的重磅文件,未来会对你我的户口、土地、收入有重要影响。来看权威解读。


户口

——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

《意见》设定了“到2022年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消除”的目标,并要求“有力有序有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

数据显示,截至2018底,仍有2.26亿已成为城镇常住人口但尚未落户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其中65%分布在地级以上的城市,基本上是大城市。因此,需要推动大中小城市放开放宽落户限制。

根据发改委今年4月份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II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I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5月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5月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哪些人是重点群体?发改委规划司司长陈亚军6日表示,解决农民工的落户问题首先是坚持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存量优先就是指已经在城市长期就业、工作、居住的这部分农业转移人口,特别是举家迁徙的,还有新生代农民工,以及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

“这些重点人群才是落户的重点,而不是说片面的去抢人才。城市需要人才,但是更需要不同层次的人口,绝不能搞选择性落户。”陈亚军说。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认为,户籍制度改革要惠及各个阶层,不能搞选择性改革,只盯住所谓高端人才。要把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作为重点落户群体。

放宽落户不等于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陈亚军表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是必须坚持、不能动摇的。同时,消除城市落户的限制并不是放弃对人口的因城施策。

陈亚军指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要更多的通过优化积分落户的政策来调控人口,既要留下愿意来城市发展、能为城市做出贡献的人口,又要立足城市功能定位,防止无序的蔓延。个别的超大城市、特大城市还是要严格把握好人口总量控制的这条线,合理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引导人口合理的流动和分布,防止“大城市病”的发生。

资料图:村民代表领到了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王力中提供
资料图:村民代表领到了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王力中提供

土地

——闲置宅基地可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意见》提出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若干举措,包括三大方面: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稳慎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

在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方面,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加快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

在稳慎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方面,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

在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方面允许村集体在农民自愿前提下,依法把有偿收回的闲置宅基地、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发改委规划司城乡融合发展处处长刘春雨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城里人到农村买宅基地的口子不能开,按规划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原则不能突破,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刘春雨指出,要严格守住土地所有制的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不能把集体所有制改没了、耕地改少了、农民利益受损了。要以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为底线,绝不能代替农民作主,不能强迫农民选择,要真正让农民得到改革的红利。

资料图。曹礼达 摄
资料图。曹礼达 摄

收入

——统筹提高四个方面收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69,比上年缩小0.02。

陈亚军说,虽然城乡居民收入比从最高点的2007年3.14倍,持续下降到2012年的2.88倍,进而下降到2018年的2.69倍,但近几年的缩小幅度逐渐收窄,农民持续增收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如何真正实现让农民富起来,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为此,《意见》提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持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统筹提高农民的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四个方面的收入。

在工资性收入方面,《意见》提出,规范招工用人制度,消除一切就业歧视,健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机制,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就业制度。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制度,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

在经营性收入方面,刘春雨表示,既要完善财政、信贷、保险、用地等政策,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收入;又要提高职业农民技能,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筹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在财产性收入方面,刘春雨表示,要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完成农村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并且把经营性资产量化到集体成员,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在转移性收入方面,《意见》提出,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在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基础上,探索建立普惠性农民补贴长效机制。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好好笑!谢楠发文吴所谓得知吴京去开家长会的反应,求生欲拉满

好好笑!谢楠发文吴所谓得知吴京去开家长会的反应,求生欲拉满

娱乐寡姐
2023-06-02 22:16:29
女博士被曝学术造假,已婚博导为娶她净身出户,两大高校疯狂甩锅

女博士被曝学术造假,已婚博导为娶她净身出户,两大高校疯狂甩锅

洛洛女王
2023-06-02 18:01:39
局长和情人的聊天记录,比小黄文还劲爆

局长和情人的聊天记录,比小黄文还劲爆

大张的自留地
2023-06-02 08:42:57
李毅再放“兽语”:大陆死1.4亿人是常态,一点不多,是小菜一碟

李毅再放“兽语”:大陆死1.4亿人是常态,一点不多,是小菜一碟

兵叔评说
2023-06-02 17:15:36
中美防长在香格里拉对话会开幕晚宴上握手

中美防长在香格里拉对话会开幕晚宴上握手

界面新闻
2023-06-02 22:38:37
本不想让老婆太“飘”!论文答辩细节曝光,被眼红者制作成把柄?

本不想让老婆太“飘”!论文答辩细节曝光,被眼红者制作成把柄?

深刻成考
2023-06-03 01:49:31
1万8一斤!20年暴涨10倍!《狂飙》带火的这张“皮”怎么成了奢侈品?

1万8一斤!20年暴涨10倍!《狂飙》带火的这张“皮”怎么成了奢侈品?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6-02 20:07:20
台退役少将揭秘中美军机南海交锋:还有一架战机,用导弹瞄准美机

台退役少将揭秘中美军机南海交锋:还有一架战机,用导弹瞄准美机

凭海观岛
2023-06-02 20:06:30
深挖武汉母子十天相继意外去世,知情人透露背后关键,太蹊跷!

深挖武汉母子十天相继意外去世,知情人透露背后关键,太蹊跷!

众生百态2022
2023-06-03 04:39:26
约旦王储娶建筑师,新娘气质清冷,又是王子与平民的童话故事?!

约旦王储娶建筑师,新娘气质清冷,又是王子与平民的童话故事?!

译言
2023-06-02 22:43:06
刚刚,曾一度被怀疑为“怒怼交警事件”的某副市长,公开露面了

刚刚,曾一度被怀疑为“怒怼交警事件”的某副市长,公开露面了

饭桶说史
2023-06-02 09:57:51
国家提倡政府部门过紧日子,那就请先停止你们的“工作餐”

国家提倡政府部门过紧日子,那就请先停止你们的“工作餐”

王老师日常
2023-06-02 20:43:33
06年郑大护士遭领导强奸,自己却被判死刑,死前为啥高兴到痛哭?

06年郑大护士遭领导强奸,自己却被判死刑,死前为啥高兴到痛哭?

社会奇闻君
2023-06-01 19:40:02
江苏南通命案后续,死者家属曝光聊天记录,3000块钱3条人命谁错

江苏南通命案后续,死者家属曝光聊天记录,3000块钱3条人命谁错

没有感情的翻唱机
2023-06-02 21:09:45
“老虎”纪国刚被捕!落马前一天缺席重要会议,官方首次披露一个细节

“老虎”纪国刚被捕!落马前一天缺席重要会议,官方首次披露一个细节

政知新媒体
2023-06-02 17:22:05
宝德回应“贴牌芯片”质疑:英特尔支持下的定制产品,未申报补贴

宝德回应“贴牌芯片”质疑:英特尔支持下的定制产品,未申报补贴

澎湃新闻
2023-06-02 16:11:24
张雪峰宣布:公司每周“上四休三”,工资不变!

张雪峰宣布:公司每周“上四休三”,工资不变!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6-02 23:50:19
新疆出现“奇怪现象”,引起美国的注意,就连印度也坐不住了

新疆出现“奇怪现象”,引起美国的注意,就连印度也坐不住了

环球喵Talk
2023-06-02 23:47:45
1.1分惊天粪作,看完我直接工伤!能惹怒全球的片究竟有多离谱?

1.1分惊天粪作,看完我直接工伤!能惹怒全球的片究竟有多离谱?

毒舌电影
2023-06-02 22:45:03
武汉被撞身亡小学生妈妈跳楼身亡,网传爸爸也跳楼,目前正在抢救

武汉被撞身亡小学生妈妈跳楼身亡,网传爸爸也跳楼,目前正在抢救

掉落人间的笔
2023-06-03 00:54:56
2023-06-03 08:48:49

头条要闻

外媒:美国防长跨越2个座位主动走来与中国防长握手

头条要闻

外媒:美国防长跨越2个座位主动走来与中国防长握手

财经要闻

体育要闻

张帅:为了生存 我不能停止奔跑

娱乐要闻

约旦王储娶建筑师,新娘气质清冷

科技要闻

马化腾说要“收紧队形”,到底啥意思?

汽车要闻

插混大五座SUV 魏牌新摩卡DHT-PHEV售23.18万

态度原创

亲子
房产
本地
公开课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宝宝有这2个习惯,应该要留心眼,可能过度喂养

房产要闻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院区正式启用

本地新闻

“颜色釉女王”邓希平:让历史的技艺重现光芒

公开课

40岁广东男子,每晚夜跑6公里,一年后:

军事要闻

国产远火实弹射击 制导弹翼清晰可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