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时间已过晚间10点,大连某初中学区的居民楼内,一对父母在与儿子对吼10多分钟后,争吵不但没有平息,而且激烈程度愈演愈烈。伴随着男孩“你们不要打我了”的喊声,是类似桌椅板凳发出的咚咚声,当传来父亲“你竟然敢跟老子动手”的怒吼后,楼上的“好邻居”坐不住了,敲开了这家的门……
深夜居民楼一家三口传来对吼声
在平息了楼下邻居家的纷争后,市民刘女士返回家中,忍不住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段长文感慨,此时时间是5月10日晚上10点25分。
时间往前推半个小时,楼下再次传来了一家人的争吵声,这是一个三口之家,男孩就读于我市一中学。刘女士与他们做邻居只一年的时间,但是在她的印象中,尤其是近半年来,这家邻居时常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发生争吵。
原以为和往常一样十多分钟就能过去,但没想到这次争吵愈演愈烈。“最初是妈妈的大喊声,孩子跟着对吼,后来传来父亲的呵斥,一家人在对吼。”刘女士说,她在长文中用“撕心裂肺”、“声嘶力竭”形容当时的状态。
很显然,这是一场较往常严重很多的家庭争吵,严重到什么程度?刘女士说,当时的气氛让她产生了会不会出现让人难以想象后果的担忧。
“你竟然敢跟老子动手”让楼上邻居坐不住了
“你们不要打我了,你们还打我。”伴随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楼下传来类似于桌椅板凳发出的咚咚声,紧接着是暴怒的父亲在责骂“你竟然敢跟老子动手”。
此时,刘女士意识到父母应该是对孩子动手了,而孩子可能有自卫的举动。已经上床的刘女士终于坐不住了,她披件衣服来到楼下敲门,最初她只是想通过敲门声先把这濒临崩溃的气氛缓和下来。
从轻轻敲到使劲敲,在敲了许久后,门终于开了,开门的是满脸怒气的男主人,“我是楼上的,也是一名老师,能跟孩子妈妈说句话吗?”刘女士首先介绍了自己的身份,而后表明了来意。
此后,光着脚丫、满脸崩溃的妈妈走了出来,看着她瘦小的身体,再想想方才歇斯底里的怒吼,刘女士心中升起一股心疼。她拍拍对方的肩膀,握了一下对方的手,然后说:“我是妈妈,也是老师,你缓和一下情绪,我跟你讲几句,你能听得下去吗”?对方此时已忍不住哭了出来,一边哭一边点头。
用敲门声中断了几近失控的冲突状态
在十多分钟的交流中,刘女士并没有去追问争吵因何而起,而主要表达了这样四点:
1.青春期的孩子难管教,但是孩子正常生活最重要,不要因为教育“逼”孩子冲动做出傻事儿。
2.愤怒的时候不要处理事情,你们的状态已经过激了。
3.如果对孩子吼有用,可以吼,没有用,就不要吼了,换个教育方式试试。
4.跟孩子好好沟通,父母有唱白脸的有唱红脸的,都一起打骂孩子,孩子还有爱吗?万一孩子在过激中出现极端行为,怎么办?
刘女士说,在交流的过程中,这个瘦小的妈妈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此情此景也能看得出作为家长在青春期孩子教育问题上存在的压力,因此当时她将对方拉到胸前说“你哭吧,现在先别处理了”。
采访中,刘女士说,当时自己和孩子妈妈是关上门交流的,但是这个过程中屋里已经没有争吵了,她很庆幸自己的敲门声中断了方才剑拔弩张的状态。
“中国式好邻居”原来是一名老师
谈话结束后,男孩妈妈反复向刘女士鞠躬致谢。在门口停顿了一会儿发现没再争吵后,她才放心上楼,此后楼下也没再吵,随后传来洗漱的声音。
回家后,刘女士重新梳理自己刚刚“多管闲事”的行为。采访中她告诉记者,在决定下楼之前,自己也曾有过挣扎,毕竟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是当时的气氛让她担心失控,自己想用敲门的方式先打断这种危险的局面。
后来的言行,她觉得或许与自己的职业习惯有关,同时她表示最近发生的一些事儿确实有些触动,一是发生在熟人身边真实的案例——一高中生眼看就要高考,不堪压力跳楼自杀了;再就是最近媒体报道的上海17岁男生在与母亲争吵后的跳桥事件。
反思:欠债式家庭教育 欲速则不达
“其实,结合现实中的学校工作,会发现有些父母或者是很懂教育,或者是不懂教育,现在出现了很多欠债式家庭教育方式,就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小时候,家长的陪伴和教育未到位,没有帮助孩子形成好的习惯,现在着急了,急于弥补,但是很多事都是欲速则不达,在教育上更是如此”。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刘女士再三表示自己发朋友圈当时只是有感而发,没有其他目的,更需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只希望有类似困扰的家庭能找到更好的教育方式。
@雨轩:中国好邻居。
@猴子哥哥:有个老师做邻居真好!
@大白:孩子向来我都是引导她做作业!只要你开始上学时就盯住,基础打好,后期引导她做就会比较容易!基础不好,你即使再生气,也没用,因为基础都忘了,还怎么去盖楼?
@Miner:二胎什么的也只是毛毛雨啦!你们试试双胞胎一同写作业,一同不会,这个吸引你注意另一个跑掉了……
@胡闹闹又要捣蛋了:好老师,好邻居!教育孩子平时少批评,多评价,少表扬,多鼓励,孩子在犯错改错中才能进步!出错改错就是好孩子。 @71大叔: 说一件真事儿哈,我一个同事辅导孩子做作业,是五十道算术题,等孩子做完了,他发现有几道错题,他为了开发孩子的检查作业能力,让孩子自己找错并改正,完后他惊喜地的发现,错的还是错的,孩子反而把做对的题改错了不少。
@沈浪:把孩子逼跳楼几天消停了,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愿望,不是学习的料就别强逼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方式,不要把自己的理念强加给他们,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是硬道理!
@花~妖娆:我觉得这么吼,孩子不但不会还吓到了,我学车教练一激流,我大脑一片空白。
@轻舞飞扬:顺其自然吧,大人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比啥都强。
@桃子:我儿子从小学到高中在作业上从来不用我们操心,报补习班也是,回来说妈妈我想报补习班,我掏钱就行!用我妈的话说,真是祖坟冒青烟了,让你趟上个好儿子!儿子马上要考大学了,愿天下莘莘学子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加油!
@欣宝:我想说的是:谁发明家长陪着写作业的?谁?谁!谁!!!!
@桃香:以前的孩子都是怎么长大的?
@璐璐:14个月的娃已经给我气的眼睛发蓝了,14岁可咋整?
@拿板砖的兔子:有一个好邻居真的可以挽救一个家庭啊,去买房子的时候别考虑啥学区房了,考虑考虑你的对门是不是个好中国好邻居吧,关键时刻可以救命的。
@幽蘭:给这个刘老师点赞,邻里邻居就应该这样。这个刘老师肯定是个非常优秀的老师。
@莎拉:这些我都经历过了,没事,等六年级就好了……不是孩子变好了,是我能接受这一切了!
■延伸
不是当了家长就与生俱来具备教育子女的能力
针对欠债式教育,我市一不愿具名的校长也有很多话要说。她表示,家庭教育的欠债式教育最明显的是“任务缺失”,主要反映在“品德养成”和“沟通交流”两个方面。
许多家长认为“品德养成”是细枝末节的小事,不太在意。有些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忽略了“立德树人要为先”的教育。但是品德养成对家长来说,一定要及早规划,做到“样样落实,天天坚持”,打好持久战。品德养成,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家长的以身作则,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的一举一动就是孩子的示范,随时起着移化潜默的作用。
家庭中,有比学校教育更多更重要的生活细节,恰恰是这些生活细节塑造了孩子的个性、人格、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家庭教育是自我教育,一定要明确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至于沟通交流,就是要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多修复。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应该没有距离。父母如果有什么担心或者顾虑可以主动讲给孩子听,其实,只要父母够真诚,孩子是能够体谅的。尽管父母有时工作十分繁忙,但必须抽时间与孩子和教师多交流。有的父母常早出晚归,不是很了解孩子在家或在校的情况,只有加强交流,才能增进感情,孩子才愿意与父母交流。常交流,即便孩子出现了行为偏差的情况,家长也会找准引导的正确方向。
这位校长表示,在教育孩子中,要记住:永不言弃。社会的飞速发展与家长自身素质滞后产生的不协调,让家长常常在家庭教育中感到束手无策,这是很普遍也很正常的现象。现在,很多父母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没有耐心,无法接纳孩子,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投降,有些父母则“破罐子破摔”,管教孩子时情绪失控,这是极为危险的。
这位校长说,孩子不听话,家长没办法,但是决不能放弃。怎么办?学习,静下心来学习。为人父母者要明白一个事实,不是当了家长就与生俱来具备教育子女的能力,而是必须学习。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于雅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