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鸣枪,没有喝彩,没有冲线;只有一样的风速、一样的温度、一样的心情;吴世良,在5月12日跑完了一个人的马拉松。
在这个日子的前后,大连一定还有更多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马拉松。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无缘正式比赛,但又因为同一个理由各自起跑——当热爱已成信念。
吴世良逢人喜欢讲述马拉松给他的“最大奖励”:健康。
当身高1米85的他乘坐K7386次列车从普兰店出发抵达大连站,走出出站口的时候,人流中非常容易发现这个挺拔的人,真不像61岁。
坐上记者的车,他第二次开心地讲述(前一天在电话里已经开心地讲述过一遍):十几年前,体重210斤的他意识到危机,开始了艰难的跑步;今天的他180斤,拥有了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好习惯,这个好习惯,令他对60岁以后的人生充满了信心。
吴世良自称“农民马拉松爱好者”,马拉松让这位农民拥有了另外一种色彩的世界:他“兄弟遍天下”,小到十几岁,年长到七十多岁;他“腰缠万贯”,从他下载了跑步软件后记载的近几年记录共一万五千公里,两个长征的距离;他“声名显赫”,从2007年开始一场没落参加大马,加上其他近50场马拉松赛,他是小有名气的跑手,今年当组委会从媒体得知他的故事,赠送给他一套本届选手装备作为纪念,比赛结束后还会颁发给他荣誉奖牌。在“健康”这个标准下,吴世良是大器晚成的富翁。
今年不能上场,吴世良没啥遗憾。他很平静地解释“来咱大连跑马的人太多了,抽签没抽上”——平静是因为对于一个真正想跑步的人来说,没有任何因素能妨碍他迈开双腿。
5月12日上午7:30,当东港马拉松出发点发令枪响起的时候,吴世良在普兰店同步起跑。
对他来说,能跑步的每一天就是最好的奖励。 文图记者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