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琥珀首饰、日本茶具、尼泊尔唐卡、斯里兰卡手工画、非洲手工鼓……今年“大交会”的一期展——2019(第三十三届)大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于5月16日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启幕。作为对外开放的国际性贸易平台,本届展会聚集了数千种来自异国的“原装特产”,还吸引了许多外商学习汉语,为开拓中国市场“修炼”技能。
外商来连“练摊儿”触摸中国市场温度
本届展会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大连市分会、大连国际商会主办,大连国际商会展览公司承办。来自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荷兰、波兰、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埃及、加纳、喀麦隆等4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家知名企业、携数千种特色商品集中展示,参展国别和展品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让大连市民“一站式”遍赏五大洲的地方特产和风土人情。
“尼泊尔蜡染纯手工,40元——50元一张”、“非洲乌木手链”……许多展位上,都有类似的手写中文说明。由于大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定位为消费展,除吸引不少贸易商寻找商机外,还有许多以购物为目的的市民。组委会虽然为参展厂家提供了翻译服务,但一些参展商希望和消费者有更多的互动。这些第一次来到中国“练摊儿”的商人学会了5元、10元等报价的标准发音,还有一位尼泊尔手工画的参展商,在中国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现场一笔一画地为自己的展品写下汉字说明。
欧洲展区里,一家英国珠宝品牌的市场部负责人Ellian第一次来到大连。在翻译的帮助下,她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努力和消费者直接交流,还借助计算器对商品报价。Ellian说,来到大连参加“大交会”,就是希望能走进中国市场,直接了解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态和关注热点。
市民“一站购全球”还能欣赏异域文化
大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创办于1987年,是经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外经贸部批准的中国首个区域性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现已发展成为中国东北和环渤海经济区重要的区域性国际商品交易博览会,是中国东北地区历史最长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自2017年起,交易会由进出口双向交易平台转变为以进口为主、出口为辅的交易平台。历届展会上,各国展团都以原汁原味的特产传递着异地、异域的风土人情。
伊朗是地毯编织艺术的发源地。本届大交会上,来自伊朗的波斯地毯销售商侯赛因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在现场和消费者频频互动。而他和合作伙伴带来的双面挂毯,图像立体逼真,既有艺术照片的清晰度,又有地毯的厚重质感。侯赛因介绍,作为伊朗著名的手工业,波斯地毯融合了羊毛、棉、真丝、金丝和银丝等多种材料,使用天然染料制成,近年来受到许多中国消费者的欢迎。
非洲展团是“大交会”近年来异域风情最有特色的展区之一,今年也不例外。该展区里,展品包括黑木雕、手工皮制品、象牙制品、纺织品等特色商品。参展的非洲企业用鹿头、象牙等富有强烈非洲特征的元素装饰展位,还邀请乐手,现场击鼓助兴。
今年的“大交会”,在往年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文化娱乐元素。泰国展团在“大交会”期间搭设表演舞台,呈现极具特色的舞蹈表演。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