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井子区华南广场附近的南华小学,有一个人,他不是学校的教职工,但是每天早晚上下学时间,都会出现在校门口疏导交通,6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冬日大雪纷飞还是夏日狂风暴雨,他从未缺席。因为他的风雨无阻,带动了其他人。如今这所拥有22个班级、1053名学生、门前只有一条单排道的小学,上下学高峰期从未因交通问题受困扰,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家长、孩子,还是学校,得到的并不只是这些。
南华小学门口有一个特别的家长
每天接送孙子上下学,王女士都会注意到校门口的一个人,他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脸上总是带着笑容,似乎跟每个孩子都很熟悉、亲切,跟每位家长也都很热情。
这个人每天早晨都会早早地出现在学校门口,在前来送孩子的车辆中穿梭疏导,直到孩子们都走进校门。到下午放学,他又会早早地出现在校门口,在人行步道上的树与树之间拉起警戒线,形成一个通道,然后帮老师疏散学生,直到最后一个班级离开。最初王女士以为他是学校的工作人员,直到最近她向学校的保安打听,得知这个人并非学校职工,而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家长,王女士顿时肃然起敬。
探访
晚上,他送走最后一个班级才离开
记者随机挑选了一天于5月16日下午,突然造访了南华小学,15时20分,身穿蓝色上衣的男子已经出现在校门口,树与树之间此时已经拉上了警戒线。15时30分,第一波放学的孩子走出校门,男子和孩子们打招呼,有孩子很亲切的喊“赵大大好”,他伸手摸摸那些做鬼脸的孩子的头,并护送孩子们到解散的位置,然而再返回迎接下一组要出校门的学生。“我去办点事儿,我家孙子出来了,让他在这个位置等我一下。”人群中一位家长对他说。他答应说“好”,并未询问对方孙子的体貌特征,而当一群穿着校服的孩子出来时,他叫住其中一名,让他在原地等爷爷,而后这名男生确实跟上述家长离开了。
一个男生已经走出了校门,但是家长还没到,他拿起电话给对方发了段语音“孩子已经出校门了哈”。这个孩子的家长在麦当劳工作,有时忙起来会忘了接孩子的时间。
闲暇空隙,会有很多家长和他打招呼聊天,这是谁的家长、是奶奶还是姥姥、这家孩子的特长是什么,他似乎都能对上号。作为旁观者,从上述细节不免让人感叹,全校1053名学生,背后是2-4倍的家长,谁是谁家的孩子,又是孩子的谁,他都能对上号,这得花了多大的心思。
当天下午,直到最后一波孩子离开、校长离开,他才领着自己的孩子离开。
早晨,坚持6年早早到校疏导交通
第二天早晨,记者又来到南华小学,7点10分,此时学生们大都还未到校,男子已经来到校门口,除此之外还有8名戴着红袖章的人。
9个人分散在不同的位置,有的置身于校门口,有的位于车辆驶来的方向路边。当送孩子高峰来临,他们开始分工协作,有的在引导车流,有的在孩子下车的时候,将孩子赶紧接下来。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保证送孩子的车辆有序、尽量缩短每台车停留的时间、避免道路拥堵。
男子在人群和车流中不断地挥舞着手臂,嘴里时常说着“快点”、“上来”、“走”之类的提示语。整个过程大约半个小时,7点40分左右,孩子们基本都已到校,而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只有一排机动车道,但是并未出现交通拥堵。
疏导结束,男子和另外八人在小学门前合影留念。
采访“大会长”
在旁观结束后,记者向男子表明身份和来意,对方表示自己叫赵连会,是该校一名6年级学生的家长,同时也是这所学校的“大会长”,所谓“大会长”,是指每一个班级都有一个家委会会长,而他是会长的会长,也就是全校家委会的会长。
关于初心
上下学时间在校门口疏导交通,实际上已经有6年的时间了。说起初衷,赵连会表示,6年前自己的孩子刚来上学,接送孩子时,他发现这个学校生源很多,上下学高峰时门口的道路就会拥堵,自己就帮忙疏导一下,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习惯。赵连会表示所谓初心说到底还是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他的这份热心也带动了其他家长陆续加入,而4年前家委会成立后,得到了“制度化”的安排——每周由一个班级来值班,由该班级的家委会会长组织本班家长在早晨轮流到校门口负责疏导交通。
关于坚持
做好事儿容易,难得的是能够一直坚持。对此赵连会说,首先这需要一份爱心,一份不图什么的赤诚之心,除此之外需要号召力,才能发挥团队的力量。“只有你自己不分早晚、风雨不误,才能带动大家踊跃参与。”他说。 关于传承
如今,赵连会的孩子即将小学毕业,他也将离开坚守的“岗位”,面对是否会担心传承不下去的疑问,赵连会说“不担心”。他表示,在家委会组织参与的这4年里,这已经成为全体家长的一种集体行为和习惯,并不会因为自己个人的离开而传承不下去。这几年里,自己只是做了些微不足道的事儿,却收获了很多。比如受到老人的赞许、家长的信任和礼遇;比如遇到已毕业的孩子,仍然会停下来喊他声“大会长好”。“每当这个时候,我心里就特别是滋味,感觉很充实很有价值感。”他说。
■声音
家长说:
一年一班家长代表苏凤英说,在赵连会的带领下,每个学生的家长一个学期只需要抽出一天的时间,提前半小时到校帮忙疏导交通。换来的是整个学期不会遇到拥堵。而且也能避免孩子在错乱无序的车流中穿行带来的危险。
校方说:
南华小学王校长说,家长们自发疏导交通的行为,产生的影响并非只有交通更顺畅,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参与和以身作则本身就是在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