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礁公交枢纽站是市内最为忙碌的公交枢纽站之一,日均客流量达到3.5万人次。庞大的客流成了部分非法营运车辆的目标,一些“黑车”甚至直接将车子停靠在枢纽站内排队揽客,严重影响公交车辆运营安全和运营秩序。昨日上午,公交集团联营公司联合大连市公共交通治安管理分局公交大队集中整治枢纽站内“黑车”问题,现场驱离多辆“黑车”,同时双方提出将研究通过电子监控抓取“黑车”停靠枢纽站的取证方法。
私家车停靠在香炉礁公交枢纽站内等客。
公交枢纽站成了“黑车”停车场
昨日8时40分许,在香炉礁公交枢纽站内,记者看到,紧邻枢纽站调度室旁的空地上,有两辆私家车停在站内招呼过往行人上车。“这两台都是‘黑车’,调度室旁边的这块地都成了他们的停车场了。”公交集团联营公司张家客运站运营主任张涛告诉记者,工作日交通早晚高峰及双休日是“黑车”最为猖獗的时间,最高峰时,有十一二台“黑车”同时在揽客,其中既有轿车,也有残疾人助力车和摩托车。
吸引“黑车”聚集的一大原因是枢纽站的巨大客流量。“整个枢纽站主要作用是实现公交与地铁3号线的接驳。”张涛介绍说,香炉礁枢纽站内共有4条公交线路,分别是4路、21路、34路和705路,线网覆盖市内四区,可通达泉水、马栏广场、西郊棠梨沟、西安路、老虎滩等景区、商圈和居民区。“我们曾经统计过,整个枢纽站全天运营车辆大约在450台至500台左右,日均客流在3.5万至4万人次。”张涛说,这里是地铁3号线进出站的主要道路之一,同时也是换乘公交线路的必经之路,因此也成为“黑车”的目标。
为了近距离载客,“黑车”都集中在枢纽站内调度室旁、出租车乘降点前的空地,紧邻地铁3号线香炉礁站站前小广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联营公司也想过很多办法。“我们设置过挡车柱,但被人为破坏了,也多次组织维乘人员劝阻,数次险些发生争执。”联营公司安保处处长朱传胜告诉记者,联营公司还不定期联合公共交通治安管理分局民警进行执法,但仍无法彻底消除这一“顽疾”。
车主与乘客谈价。
公交线路运营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在去年争创文明城市期间,张涛和同事在枢纽站进行维乘时,曾眼睁睁看到“黑车”给公交车辆带来的危险。
当时一台“黑车”在调度室旁拉完客后,猛踩油门起步驶离,在高速行驶中,为了躲避行人,突然一脚急刹车。“正好我们一辆公交车出站,紧跟着也急刹车停下。”张涛说,按照规定,公交车在枢纽站内均以5公里/小时的时速驶离站台,车子虽然及时停下没有与“黑车”发生碰撞,但由于车体大惯性大,公交车内的乘客被晃倒摔伤。结果“黑车”加速离开,公交方面却要承担乘客摔倒的所有责任。“我们在安全会上,都将香炉礁枢纽站设定为重点安全隐患路段进行培训。”张涛说,“黑车”驾驶极不规范,往往拉满乘客后就一脚油门猛地冲出去,而枢纽站内人多、车多,“黑车”在站内肆意穿行,安全隐患极大。
此外,“黑车”随意停车,也影响到公交车辆的运营秩序。“有时他们就停在枢纽站的出入口,直接横在路口拉客,阻碍公交车辆进出站。”张涛说,特别是早晚高峰期间,导致延误发车或造成拥堵。
警方驱离黑车。
现场驱离“黑车”将研究取证新方法
昨日9时许,大连市公共交通治安管理分局公交大队民警来到香炉礁枢纽站对“黑车”问题进行了巡查,民警现场拦下了两台残疾人助力车,检查了驾驶员的证件,向对方解读了有关规定,并驱离了多辆非法营运车辆。
在现场,一位民警告诉记者,按照《大连市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条例》第3章第24条4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港湾式停靠站内、站台沿道路前后15米内停放车辆。公交枢纽站也属于该条例的约定范围内。
“我们分局也经常开展类似的整治行动。”该民警表示,近期分局针对本报报道的辛寨子非法营运车辆在公交车站揽客的问题,以及市民多次反映的问题,开展了持续清理整顿行动,查处了部分非法营运车辆。
该民警表示,下一步分局将联合公交集团联营公司,针对香炉礁公交枢纽站“黑车”问题加大打击力度,并将长期持续开展下去。
同时,将积极探索用新的技术监控手段,在解放警力的情况下,针对公交车站、公交枢纽站内的情况,利用如公交车的车载监控或枢纽站内的电子监控等技术,作为取证、采证的渠道。“我们从去年就开始积极探讨新的取证方法,比如去年已经启动了通过市民手机拍摄、行车记录仪抓取等方式进行监督取证。”该民警说,下一步将积极研究新的取证方法,建立打击“黑车”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