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队员救下受伤者。图片由消防提供
本报讯北方晨报、印象鞍山记者康欣报道游客登山时摔伤,但大雨后山路泥泞,担架难行,消防人员从崎岖山路上接力背下受伤者。
5月27日13时03分,鞍山消防接到指挥中心调度,位于千山区大孤山镇上石桥村老警察俱乐部后山一名男子疑似脚踝部骨折被困山上,由于山路崎岖,受伤者的体型还比较大,同伴们束手无策。
消防大孤山中队出动2辆消防车、8名消防指战员赶往现场,在赶往现场的途中,消防人员用手机与报警人取得联络了解现场情况,得知该男子是因为爬山的时候摔伤,脚踝部分疑似骨折,无法自主行走。
中队到达现场后,中队长朱永峰观察了现场的周边情况,发现伤者所处的位置是一座未经开发的荒山,没有水泥台阶,也没有人工设置的登山栏杆。山路十分险峻,脚下都是荒草和山石,不仅路窄,而且树木很多,一侧是悬崖峭壁,一侧是灌木丛林,尤其是刚经历雨天,道路土湿路滑,举步艰难给救援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朱永峰队长迅速下达作战命令,全体人员携带担架和绳,组成救援小组上山解救被困人员,大家快速向山坡伤者所处位置进行攀登,仅用12分钟,在沿线撒网式搜寻的消防人员终于找到被困男子。
检查发现,被困男子右脚受伤,脚踝位置已经肿胀,伤者表示实在无法行动,而且疼痛难忍。此时伤者需要立即撤离山顶,但是消防人员发现,由于该处山路太过陡峻,不利于救人下山。
为保证救援的效率与安全,消防人员询问了对这片野山比较熟悉的驴友,资深的驴友向消防人员建议,如果走另一条路的话,路况能够稍微好些。但是另一条路虽然相对容易走,但路窄险峻无法使用担架。消防人员对现场进行研判后,决定利用绳索绑在树上做支点,对施救人员与被困人员进行保护。
中队长下达命令后,消防人员背起被困人员向山下前进,这名受伤男子体重比较大,比有的消防人员体重都重,在下山的途中由于山路湿滑,险路较多,救援人员采用分段轮流背救被困人员的方式,以此来确保救援人员体能持续充沛。
尽管如此,在下山的途中仍有多人被树枝划伤,因为路滑而摔倒,消防人员身上穿的抢险救援服在救援结束后,也从鲜艳的橘黄色变成了暗淡的土黑色,全体指战员齐心合力克服困难,接力救援,用时83分钟将被困人员救下山,移交给被困人员随同人员。
消防人员也提醒市民,雨后登山时要注意安全,尽量不要攀爬未经开发的“野山”,以免发生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