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10点多,从补习班打车回家后,小童(化名)发现自己的手机不见了,这是半年来,他丢失的第二部手机。手机还能找回来吗?小童难过之余也心存一丝侥幸,他拨打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当电话那头传来“喂”的那声时,这个已经读初三的大男孩眼睛有些湿润。
小童家住在西岗区林茂街,目前正是他学习紧张的阶段。5月30日晚上10点多,小童从太原街补习班放学后打了一辆出租车回家。由于裤兜比较浅,下车后他发现自己装在兜里的手机不见了。意识到手机肯定滑落在了车上,小童说,就在半年前,他同样在乘车时遗失了手机,可当时打去电话后,电话通了却始终没人接,后来就直接被关机了。从那次开始,自己对出租车司机有一种非常不好的看法。这次丢失的这部手机刚买不久,小童自责的同时也很害怕同样的剧情再次上演。
当晚,小童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打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可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位司机师傅接了电话,并爽快答应马上给送还回来。“当时他车上有客人去黑石礁,怕我着急,说乘客下车就给我送回来。”小童说。
当晚10点40分许,这位出租车师傅按照约定的地点见面后,把手机完好交还给了小童。为表达感谢,小童拿着自己的压岁钱要给这位司机师傅,但被谢绝了。夜里,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司机深夜空车送还手机的举动,让小童和家人非常感动。手机失而复得,小童认为这是自己一次受教育的过程,让他对这个行业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当天送还手机后,司机师傅驾车匆匆离去,小童知道他姓吴,但没来得及询问他的全名,只记下了车号“辽B1T830”。如今,此事已经过去了几天,吴师傅没要自己的压岁钱,这事儿小童一直惦记在心里,他拨打了本报新闻热线,仍要“固执”地表达内心的谢意。
■记者感言
在生活中,感天动地的大事固让人肃然起敬,但每个细微之处的善举更容易触及心灵。出租车司机吴师傅面对他人财物不动心,宁愿不拉客也要主动送还,体现的是善良的品德和职业操守;失主面对他人的高尚之举,“固执”地想要表达一份感谢,释放的也是善意。正是这些散发出的点滴感动,才让我们这座城市更加美好,整个社会更加文明。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孙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