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祖国大地的版图一路向东北看,越过流动的河流和起伏的山脉,一个古老神秘的民族逐渐显露。
这个已经消失的民族,这个在泥土中被拼凑出来的文明给辽宁桓仁五女山蒙上无法散去的独特气质。
这就是延续了705年的高句丽政权。经过7个世纪的努力,将五女山筑成了一座历史名山。
正因为完整保留了高句丽政权的第一座都城,五女山被《中国名山大辞典》列为中国名山之一。1996年,五女山山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4年7月1日,在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五女山山城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个民族,一座山城
山城、高墙、神庙、粮库、卫兵住所及水源,提到这些总会让人想起西方的雅典卫城。可是,身处辽宁的五女山也被高句丽民族雕刻成了一座典型的“东方卫城”。
公元前37年,北扶余国王子朱蒙,为了躲避族人迫害,带着自己的几位部下逃至桓仁浑江流域。
朱蒙驻马远眺,沿江挺立的五女山映入眼帘。山顶平坦,四周皆为峭壁的地理特征让五女山就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终于,沉寂了千年的五女山迎来了它的主人。
朱蒙带领部下定都于此,三年后在此建造王都宫室,并将其命名为“纥升骨城”。“纥升”寓意仙气萦绕,“骨”为坚硬无比的意思。这个名字显示高句丽王都宛如仙境,牢不可破。
从此,高句丽民族以五女山为原点,开始了对外的扩张,书写自己的王朝历史。
“好战尚武”的不屈文明
朔北,山城,赤土……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予了高句丽民族无数的挑战和不屈的性格。
漫步在高句丽遗址中,丰富的壁画浓缩着神秘的文明。生动的骑射画面展现高句丽以狩猎和农耕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粗狂质朴的线条勾勒出血腥激烈的战场。在这里,总能看见民族至高象征的图腾——太阳神鸟以各种形式出现,守护着这一好战尚武的英勇民族。
如果说,好战不屈的性格是高句丽民族对自然的抗争,那么秋收祭奠体现的就是他们强硬外表下的柔软和温和。每年10月,高句丽民族都会举办名为“东盟”的秋收祭祀。祭祀当天,人们歌舞欢庆,敬国祖神、隧穴神,谢上天恩赐。
高句丽社会重厚葬。实行一夫一妻制,男女可以以己意自由婚配,即所谓“有婚嫁,取男女相悦,即为之”。
重拾高句丽文明
668年,唐朝大将李绩、薛仁贵领兵大败高句丽。从此,这个民族逐渐融合消失,只剩下遗留的历史残骸讲述着曾经的一切。
如今,历史文化遗迹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旅游也逐渐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今天的五女山保留了一座完整的山城,建设两大博物馆,将曾经的一切悉数珍藏。
今年6月14日、15日,五女山风景区将与高句丽文化专家及各大媒体合作,重诉这7个世纪的历史。6月15日,大家可驾车到五女山参加“遇见·五女山”大型线下活动。
4幕精彩表演带你现场感受高句丽政权的每一次重大变革。五女山还邀请你当一天高句丽士兵,从山脚到山顶感受高句丽士兵的人生4大阶段,让你成为神秘高句丽文化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