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24日开始,来自生态环境部及河北、贵州等6个省市100组近300名环保技术专员进驻大连,对我市6个环渤海区市县(开放先导区)的入海排污口开展为期一周的“全口径”排查。
检查人员徒步进行核实
6月25日早上,杨科璧、邓智天等3名环保技术专员赶赴甘井子区,在手机APP指引下,开始了现场徒步排查。按照生态环境部要求,大连市此前开展了渤海区域飞机航空影像拍摄,“无人机在空中对有关地区做带状扫描,将航拍影像图上报生态环境部进行解译。同一区域的三张影像图叠加,先通过计算机识别,再用肉眼甄别,分辨出疑似入海排污口,并将这些排污口信息逐一录入手机APP系统中,最终由我们徒步来核实。”来自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的杨科璧介绍说。
泄洪道里有各式生活垃圾
当天9点半,3名环保技术专员来到大连湾街道毛茔子村,在马家沟芹菜地找到App系统所提供的一处疑似入海排污口。在现场,环保技术专员来回徒步巡查,多角度观察来搜集情况。毛茔子村村委会负责同志称,这里是一处泄洪道,汛期时排放雨水用的。环保技术专员随即拍照记录,将现场情况上报。该处“泄洪道”里有乱丢弃的生活垃圾,村委会负责同志表示,正在组织维修、清理“泄洪道”,还要采取提升居民环保意识,增设生活垃圾容器等环保措施。
徒步发现一处新增疑似排污口
顶着太阳跑现场,3名环保技术专员上衣很快变得汗湿,但他们丝毫不在意,继续赶往下一站。9点40分,他们来到毛茔子村西河桥,这里是此前那处“泄洪道”的上游,此点位之前也被认定为疑似入海排污口。环保技术专员沿着两侧岸墙来回查看,并不时拍照、搜集该定位情况。
结果,环保技术专员在岸墙附近发现正有小股水流流出,流向“泄洪道”。“这是经过徒步排查发现的一处新增疑似排污口,具体情况需要通报大连市环境监测人员来此现场取样,经过实验室检测来判断这处新增疑似排污口的水质到底如何。”杨科璧告诉记者。
甘区78公里海岸线要逐一排查
杨科璧是检查甘井子区入海排污口的组长,“这个大组一共设7个小组,每个小组3名环保技术专员、两名大连市配合工作人员,要对甘井子区约78公里海岸线上分布的150多个点位进行现场排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会发现新增疑似排污口,每个都要我们现场了解情况,这么做就是要实现有口皆查、应查尽查。”他说道。
除了徒步排查、下笨功夫之外,这次为期一周的“全口径”排查还有高科技助力,环保技术专员使用手机App实现实时定位、实时上传情况,同时配备有快速检定仪,对存在明显问题的水质进行快速检测,来确认问题究竟是什么。
6月25日,6个片区的排查组对所负责区域现场排查工作全面展开,我市加强对排查组的人员、物资等后勤保障工作力度。6月25日,我市共计现场排查排污口1749个,现场监测15个。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李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