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在从容中迎接又一届夏季达沃斯年会的到来。这是12年来的第7次。一切准备就绪。
12年,从“大”到“达”,大连持续成长,愈加成熟。
62种职能方案、44类专项预案,见诸媒体的“筹备数据”显示了从容背后的底气,而这只是“力保安全”的筹划。为了年会的圆满成功,今年我市成立了20个工作组,明确分工,周密谋划,倒排工期,逐项推进,每项工作都有人去盯、去管、去干、去促。“高效、务实、专业”的筹备工作,让眼下的“大连准备好了”成色十足。
举办国际化的大型活动,大连有经验有传统。软交会、海创周,还有春暖花开时的最美大马、徒步大会以及浪漫的赏槐会、绚丽的服博会……大连人的热情与时尚,这座城市的开放与蓬勃在一次次的“绽放”中展示着成熟与进取的魅力。但,达沃斯毕竟不一样——仅本届就有中外媒体800余人来连报道——在公认的最高端的全球经济论坛的聚光之下,大连要经受两年一次的“检验”——以达沃斯的标准当好世界级的东道主。
“Fantastic”(梦幻般的),这是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对大连达沃斯会场的形容。“大连城市的发展速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5年前他曾这样说;5年后,他进一步告诉媒体:大连是一座具有前瞻性的城市,处于新技术革命的前沿,正将智能制造和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新引擎,正在真诚拥抱第四次工业革命……
从“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发展”,5年,奋斗中的大连勾勒出更加清晰的发展思路;12年,与达沃斯从“确认眼神”到“彼此成就”,这座城市的形象、面貌、治理、功能、影响力、传播力都在不断改进和成长中完成一次次的升级。通过办会,看清发展趋势,理清发展思路,获得发展机遇;通过“检验”,发现陈顽痼疾,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城市品质。举办夏季达沃斯年会为大连留下的最宝贵的城市遗产,是这篇“大连故事”中所讲述的中国城市在全球化新时代的成功之道。
对于举办夏季达沃斯年会,大连不仅要漂亮的“花”也要沉甸甸的“果”。6639亿美元,结缘达沃斯12年的全市外贸进出口成绩单也仅仅只是“序章”。服务达沃斯全球会员企业,成为全球最活跃的经济体走进中国的“连接点”,大连的视野里不只有眼前的红火,更有长远的未来。
不说再见,因为永不落幕——通过达沃斯,大连传播城市品牌、寻求合作共赢的意愿与行动不会停止、没有终点。这些努力和行动,构成了12年来大连与全球经济共振的底色,也形成了大连特色的探索和经验。
在达沃斯上奔跑、成长的还有企业——无论是深度参会的会员企业,还是首次参会的非会员企业,甚或在达沃斯的平台上惊鸿一瞥的每个人。
从獐子岛集团董事长吴厚刚的办公室向外眺望,东港国际会议中心和广场尽收眼底,更远的地方便是海。因为有些薄雾,一片烟波浩渺。凝望许久,吴厚刚淡淡地说:“这片海啊,被它累着了。”獐子岛一度有“海上大寨”“海上蓝筹”的美誉,然而2014年“异常冷水团”把獐子岛和吴厚刚推上了风头浪尖,“最可怕的是,我们这些一辈子以海为生的人忽然发现,我们看不明白这片海了。”最痛苦的时候,吴厚刚想到了达沃斯。獐子岛集团是2007年首批夏季达沃斯创始会员,彼时春风得意的獐子岛根本没有“瞧上这个会”。直到一年后,吴厚刚第一次走进达沃斯的平台,他才忐忑地发现,“在这个制定世界经济未来日程、汇集全球顶级智库、聚集全球高端人才的地方,除了激动真的有些不知所措”。这之后,达沃斯成为了每年吴厚刚的“固定行程”。他也从“闯进大观园的刘姥姥”变成了“站在世界的舞台发出中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之声”的企业家代表。“针对异常冷水团问题,我们找到达沃斯合作伙伴,借助达沃斯全球智库开展研究。”吴厚刚说,过去就是靠经验养殖,对海洋生态承载力没有科学的评估,从达沃斯我们认识到了科学识别风险的重要性,正在学习如何把控风险、应对挑战。
在大连开茶馆的福建人朱程锋,结缘达沃斯则多了一缕馨香。2017年大连夏季达沃斯年会,同源茶舍应邀在会场的文化长廊里设下茶席,招待往来嘉宾体验“中国茶歇”。那个盛夏,3天年会朱程锋为达沃斯举办了6场茶会,其中包括一次特别的全球媒体见面会。今年年初,他又随政府代表团走进瑞士达沃斯小镇,以茶会友,以茶为介,展示中国形象和中国味道。“品茶的甘,闻茶的香,行茶之礼……文化不正是在这一杯一盏中令人回味、引人入胜的吗?”达沃斯的机遇让朱程锋坚定了创业的初心:做好一杯中国茶,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爱上中国茶,爱上中国文化。
如今,大连各界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参与者越来越多,会员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大连元素的体现也越来越丰富。从开始的“我来了,我看见,我听见”到“我发声,我行动,我收获”,大连的获得感也体现在企业的成长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