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ar A. Hidalgo带来的前沿信息让师生们很受益。
李行伟教授与师生们互动交流。
王栋
昨天,出席2019大连夏季达沃斯年会的优秀企业家、学者等走进大连部分高校, 为师生们带来先进经验与国际前沿信息
◎大连海事大学
从公共数据到人工智能
国际前沿信息走进高校
昨天,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集体学习小组负责人、Datawheel联合创始人Cesar A. Hidalgo来到大连海事大学,做了一场《从公共数据到人工智能》主题演讲,将世界范围内的先进思想、前沿创新与重要成果带入到高校青年人中来,并与他们展开交流互动。
Cesar A. Hidalgo是智利人,美国圣母大学物理博士。你可能不太熟悉这位学者,但如果提到《增长的本质》,你也许会读过,它已经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学术工作被引用超过12000次。Cesar A. Hidalgo就是这本书的作者,他结合经济增长以及物理学这两个看似分离的领域,提出了一种经济增长的新理论,那就是:复杂产品,例如汽车、应用程序之类的产品,是信息的物理升华,也提供了衡量一个国家在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能力的依据。在这本书出版之前,还从来没有人以这样的方式研究过经济增长。
Cesar A. Hidalgo还是数个数据集成和分发平台的创建者,他在演讲中说,现在查阅一些数据的过程比较麻烦,比如想查下工资水平,先要去人力资源部,如果想进一步查船员的工资水平,还要去海事局。他们做的工作就是把这些数据建立一个平台,你需要哪些数据,动动手指就都会出来。他们还把这些数据做成一个软件,可以进一步帮助分析你所需要的数据,比如在查阅工资水平时,工资是不是一直在增长,也同时分析出来了。这种数据搜集工作可以简单高效获得,并且达到准确无误。
演讲后,Cesar A. Hidalgo还与师生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大连海事大学船员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志葳关注未来人们工作的性质是否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也是Cesar A. Hidalgo一直在研究的问题,他长期做一个测试,看人们对于机器人接受的程度。比如人和机器人在开车时都出了事故,怎么评价?他发现,人们把人出事故的原因归结为疲惫了等原因,而更多的是对机器人的不满,负面评价达80%。他认为,未来可能会有不少人失业,而更多重复性、体力的活将由机器人来代替完成,人类则将从事更具有技术性的工作,比如负责操作、设计和更新等方面,因此对人的能力、素质的需求会更高。未来分工的变化,还将带来教育模式的改变等等。
赵志葳表示,嘉宾代表来高校进行学术交流,对师生来说是一个全新认识数据时代,技术发展的机会,拓展了国际化视野。
◎东北财经大学
智慧城市与水质量
预测管理话题受关注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关注的话题,7月1日,2019年夏季达沃斯年会特邀专家李行伟在东北财经大学劝学楼举行了一场名为《智慧城市与水质量预测管理》的专题高端论坛,这也是达沃斯专家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上百位东财师生认真倾听了专家的演讲,演讲结束后,李行伟教授与师生们进行了互动讨论。
李行伟教授是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博士,现担任英国皇家工程学院院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资深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长及国际水利工程研究学会(IAHR)副主席等职务,是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Hydro-environment Research”(影响因子3.018)创刊主编,同时还担任“ASCE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等SCI期刊副主编。他长期从事水力学、射流,环境治理,污染排放控制等研究,是环境水力学领域的世界知名学者。
论坛上,他通过世界各地海滩水质评级系统对比、大数据预测管理赤潮和有害藻类、水资源回收和利用等话题向听众们介绍来自世界最前沿的水质量管理技术,并探讨水生态与智慧城市发展相结合的方案,最后还与师生们讨论了关于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巧。
李行伟告诉记者,东北财经大学师生们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学识给他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尤其学校AI、大数据管理教学团队的参与,也让本次论坛话题更能引起听众共鸣。在参观校园和校史馆时,他感受到东北财经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以及学校在学术领域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来大连与师生们进行深入交流。
◎大连理工大学
“再全球化”:
理解中国与世界
互动的新视角
昨天下午,大连理工大学八角楼301会议室,一位达沃斯期间受邀来连的学者为学生们带来一场《再全球化:理解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视角》主题演讲,他以独特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扮演的角色。他是王栋,北京大学中美人文交流(教育部)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博导,欧美同学会“东亚安全论坛”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在演讲中,王栋梳理了中国和全球秩序的历史轴线。“全球化已死?旧有全球化的弊端日益凸显?目前,关于全球化的争论很多。”王栋认为,全球化并未终结,相反,全球化进入新的阶段,可称为“再全球化”阶段。王栋指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贸易国、全国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中国已逐渐成为再全球化进程的领导力量。其最重要的标志是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坚定捍卫经济全球化。
王栋给出了“再全球化”的概念界定:指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对全球化进程的改革,以及这种改革所产生的模式升级与扩容效应。其有几个明显特征:并非“赢者通吃”,而是共同塑造和制定规则;升级和扩容旧有体系;不是“新”而是“再”,中国不需求“另起炉灶”或推翻现存体系,而是希望改革和升级现有的国际体系;未来一定是包容、共享、协商、普惠、均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