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是第9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
据大连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主要包括甲、乙、丙、丁、戊5型。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主要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等,部分病人可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预防病毒性肝炎的传播和流行,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粪便、水源管理,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等工作,不吃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海产品,不吃生蔬菜和未洗净的瓜果,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对带血及体液污染物严格消毒,加强血制品管理,严格对献血人员进行检测和筛查。
接种疫苗是预防甲肝和乙肝最有效的方法。我国自2008年6月1日起,将甲肝减毒活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免费为18月龄儿童接种1剂次甲肝减毒活疫苗。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为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男同性、有多个性伴侣者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我国免费为新生儿按照“0、1、6”程序接种3剂次乙肝疫苗。成人和其他未免疫人群也可自愿自费接种甲肝或乙肝疫苗。戊型感染疫苗由我国专家研制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于预防戊肝的疫苗,但目前戊肝疫苗未在我市上市应用。目前对丙肝和丁肝尚缺乏特异性免疫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