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海域海上风电项目近景(李文亮 摄)
海面上,大型打桩船、浮吊船、运输船、交通船有序作业,数十台重达500多吨、距离海面约30多层楼高、单个叶片60多米,接近波音747翼展的“巨无霸”高高矗立,洁白的机身格外亮丽夺目。
9月24日,“新时代东北振兴”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辽宁大连的庄河市,在黑岛40多平方公里的近海海域,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中国三峡庄河海上风电场,数十台风机已经完成吊装并发电。
吊装船正在施工(李文亮 摄)
庄河市是我国首个智慧能源城市和海岛(镇)微网试点城市。同很多地方一样,庄河也曾面临生态和发展之间的矛盾,怎么办?大自然的恩赐,是庄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契机。
庄河拥有290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有多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理位置,拥有绝佳的海上风力资源。海上风力远远大于陆地,同时海上风电远离人群,又不占用耕地,一马平川的海平面,没有建筑物、树木、耕地等限制。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进行大规模风机布置,发展空间巨大。
庄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从2011年开始规划,几经曲折,到2015年,终于与中国三峡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署了庄河海上风电项目开发权协议,并用时13个月完成了项目核准,创造了当时海上风电核准最快的“庄河速度”。
2017年3月30日,中国三峡新能源大连庄河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历经近14个月的不懈努力,在2018年底实现首台3.3兆瓦机组并网后,2019年1月19日,国内首台低温型6.45兆瓦大容量风电机组并网发电,正式进入规模化商业运行。
72台风机沉桩和51台风机吊装施工已经完成(李文亮 摄)
海上旋转的风机,转出了庄河的效益。据介绍,1台4兆瓦的风电机组大约每年能发电1000万度,按五口之家平均每个家庭每年用电5000度估算,单台风机的发电量可满足2000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风机的旋转,也带动了风电全产业链条的发展。海上风电开发的背后是风电装备制造业、风电服务业的融合。他们全部就地注册,就地纳税,对投资拉动庄河经济发展大为有利。目前,以中船重工为龙头的风电装备产业园已经建成投产,这是东北第一个海上风电产业配套项目。世界上最长的83.6米的风电叶片在这里下线,未来这里将成为我国海上风电装备的重要生产基地。
三峡新能源公司大连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卫民介绍,目前,三峡庄河海上风电项目已完成全部72台风机沉桩和51台风机吊装施工。部分机组已发电,发电量为9531万千瓦时。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上网电量约7.14亿千瓦时,可满足45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每年可节约标煤约2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64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5700吨,减少森林砍伐约25万立方米,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