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连日来,日本驰援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物资上的古诗词火爆互联网,有网友热议花式诗词给我们“上了一课”,随后又有媒体调查发现,有些诗词是中国人想出来的。比如,在日本舞鹤市驰援大连的物资外包装上贴着的中文诗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就是在日本舞鹤市港口振兴国际交流课工作的大连市政府外办国际交流员、大连小伙曲振波想出来的。得知此消息后,记者随即通过大连市政府外办,联系到了正在日本舞鹤市的曲振波。对于中文诗词引发的全网热议,他直言:“热议没想到,更希望大家记住的是舞鹤市与大连市38年来一衣带水的友城情谊。”
今年34岁的曲振波是土生土长的大连小伙,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学习俄语的他,因为喜爱日本动漫,自学日语,后考入大连市外办工作。去年4月,他作为国际交流员被市政府外办派到日本舞鹤市——这个自1982年与大连结成友好城市、人口不足10万人的美丽城市交流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让身在日本舞鹤市工作的曲振波内心满是焦急。他所在的机构负责舞鹤市捐赠援连医疗物资筹集工作。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日本各地的医疗物资库存和储备也相继告急,采购难度随之陡然增加。据曲振波透露,舞鹤市政府港口振兴与国际课、市长公室、危机管理室和地域医疗课等相关部门的同事们每天都在全力联络,确认各地储备信息。
经过多方辛苦努力,2月8日物资平安抵达舞鹤市政府港口振兴与国际交流课,课内也立即召集相关人员召开了物资启运前的最后一次碰头会。“冰冷的疫情下,舞鹤想给大连的各位朋友带去一些温暖。我们写一句寄语怎么样?”会上的这个议题迅速成了大家讨论的热点。曲振波说,在舞鹤市,能够阅读中文、理解中文、会用中文的人不在少数,更有不少朋友曾长期在大连工作、学习过。
一番讨论之后,大家一致认为,可传递心意者,非优雅的汉字不可。作为仍在使用汉字的中国和日本,一个个方块字,横竖撇捺的方寸间,是连接两国人情感与表达、触动人心深处柔软的通路。由于曲振波偏爱王昌龄的诗,他随即提出王昌龄的《送柴侍御》中的一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旨在吐露舞鹤人愿与大连人共担风雨、明月与共的心意。这一提议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通过简洁优美、意蕴深藏的诗句,触碰两地人民心灵,我想这是当下最恰当、也是最应景的方式。”曲振波告诉记者,特别选择这句诗,还因为诗中传递给人乐观豁达的暖意,并非落寞凄凉,而是充满希望能量,此外,也传递出舞鹤市作为大连38年来守望相助的老朋友,珍视彼此之间的友城情谊。
还有两个月,曲振波就要完成为期一年的交流任务。经过这次物资筹备工作,曲振波坦言自己“心暖暖的”,他说,“舞鹤当地政府和市民也没想到一句唐诗在中国国内引发这么大的反响。”看到国内网友特别是来自大连的网友留言,曲振波也会念给日本的同事听,“当日本同事听到‘舞鹤这名字好美,待疫情结束后一定要去那里看看’之类的留言时,日本同事们笑了,身在日本的我也笑了。”
■记者手记
寄语是暖的,人心是软的。虽然语言不通、风俗各异,但是两地人民对于诗词的喜爱,对于感情的认知是相同的,这是不受地域、语言乃至文化阻隔的。
短短一行诗,沉甸甸的,把爱通过诗词的方式揉在了两城人心中,也凝结出两地友城38年来的深情厚谊。正如曲振波说的那样,这句诗虽只是两地真挚情感的一个载体,但同时也是中日之间文缘相通的最好证明。
曲振波形容自己的行为只是锦上添花的一笔,他没想到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更希望大家把关注点放在舞鹤与大连的友好交往上。他的话语朴素而务实,却让记者觉得暖意融融,纵然眼下是寒潮来袭的早春,也不觉寒冷,只因文字的那头有人在惦念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