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今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这个历史关键时刻,今年大连的社会经济发展将在何处发力,记者从大连市发展改革委员会了解到,今年我市将加强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问题谋划研究,编制“十四五”规划,坚决落实打好三大攻坚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同时,围绕绿色石化产业集群等多个产业集群建设,推进100个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将达5500亿元。
项目:100个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达5500亿元
2020年,全市确定100个、总投资5500亿元的重大项目进行强力推进,切实发挥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压舱石”作用,助推我市高质量发展。
从项目构成看,重点突出聚焦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列入产业项目70个,占比70%,总投资3995亿元,占比72.9%。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及民生项目比重。为提升我市公共服务功能提供保障,安排项目30个,占比30%,总投资1482亿元,占比27.1%。此外,持续加大前期项目比重。为我市后续投资增长提供有效支撑。共安排推进前期重大项目24个,占比24%。
从产业布局上看,我市重大项目建设围绕着多个产业集群布局展开。围绕形成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我市重点推进恒力150万吨/年乙烯、聚酯瓶片,铭源大化乙内酰胺、嘉盛24万吨聚苯乙烯一批石化产业项目,推动我市石化产业向烯烃、精细化工领域延伸拓展。
围绕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推动一重核电装备升级改造、大众变速器五期、光洋智能制造产业园、翰昂汽车零部件三期、日本电产产业园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加快建设,进一步推动我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围绕形成洁净能源产业集群,重点推进红沿河核电二期、庄河海上风电场、国电投驼山风电场等项目加快建设,同时加快推进能源学院、先进光源大科学装置等争创国家洁净能源实验室支撑性项目,切实形成我市核电、风电以及相关的大科学装置、人才培养等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围绕形成港航物流产业集群,重点推进太平湾港区、航运中心总部大厦、苏宁二期、中铁物流园、唯品会大连运营总部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为我市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提供支撑。
围绕形成总部经济产业集群,重点推进欧力士总部大厦、东北中交城、金融服务产业园等一批总部经济项目,有效提升我市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形成我市金融、商贸领域集聚发展态势。
围绕形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重点推进崇达电路、芯冠科技、中国移动大数据中心、达利凯普瓷介电容器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为我市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奠定基础。
我市提出今年将全力打造绿色石化、洁净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港航物流、现代农业、商务金融、数字经济等10个百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我市还将推动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重点推进地铁5号线、大连湾海底隧道及光明路延伸线、金普城际铁路等项目加快建设,推动大连新机场、地铁四号线尽快开工。
开放:探讨“自由贸易港”政策创新
今年,我市将全力推动开放合作向纵深拓展,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鼓励承接国外制造业转移,引导企业向研发、销售、售后一体化发展。
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加快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研究制定海铁联运与中欧班列支持政策,加快推动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探讨“自由贸易港”政策创新并争取先行先试。
打造对日韩合作新平台。制定《全面深化同日本韩国交流合作工作方案》,积极创建对日区域经济合作试点示范城市。争创中日(大连)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合作示范区。加快与大阪完善合作机制、开展项目对接。
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协同发展。建立六市协同发展信息平台,开展产需配套对接。积极参与谋划沿海经济带第二个十年发展规划。修订并实施《大连长山群岛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今年,我市将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大力度推动“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积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推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功能,探索建立投资发展趋势监测机制。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制度供给和工作创新。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整合,整合完善城市各类指挥中心和运营中心。
继续深化价格改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完成信用立法,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动信用信息共享应用。
创新:支持企业开展区块链应用技术研发
今年我市将加快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编制产业地图,积极推动产业精细化招商。加快谋划布局氢能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信息技术服务、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
支持企业开展区块链应用技术研发,鼓励加大5G等信息基础设施投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应用。
同时,推动实施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加大楼宇经济、门店经济、夜经济支持力度。做优做强金融总部。抢抓垂直电商、到家服务、在线教育等新业态发展机遇,推进“互联网+服务业”发展。促进健康养老、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经济加快成长,支持文物保护等地域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服务业和休闲农业。
积极培育“大连服务”品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粮食生产稳固与“菜篮子”工程提质,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海洋牧场建设。推动庄河富谷、普兰店鑫玉龙水产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国家、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推动高新区+旅顺口区实验室经济发展。
城镇化:加快补短板推动乡村振兴
今年,我市将加快补短板推动乡村振兴。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持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县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加快园区整合与创新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提升小城镇公共服务水平与产业承载能力,促进创业集聚、就业集聚、居住集聚,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
加快发展壮大“飞地经济”。推动“飞地经济”模式向服务业拓展,推进长兴岛经济区与上海“飞地经济”合作试点。积极推进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同时,在生态建设方面,我市将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建立绿色发展倒逼机制。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加快节能降耗技术研发与推广,统筹推进再生水经济高效安全利用,大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工程,推进农村污染治理,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民生:降低企业用电、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政策
今年,我市将研究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加快推动专业比赛场馆建设,助力两个足球杯赛事承办。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医疗、托育、体育、家政等产业,推动“一老一小”问题加快解决。做好促就业稳就业相关工作。
加强调控监管促进保供稳价。全面落实“菜篮子”工程各项措施,稳定恢复生猪生产。全力保障禽肉、蔬菜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研究出台应对疫情适当提高价格临时补贴政策措施,全面落实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政策。推进长兴岛等LNG天然气储气调峰站项目前期工作。加强粮食行业和物资储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