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万恒
实习生宋金雨
图由受访者提供
“爸爸,你的头发本来挺好的,又黑又密。可是我看到视频里你剃了光头,脑袋铮亮,我感觉到有点陌生……后来妈妈告诉我,剃光头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被感染,原来是我误解爸爸了。我特别希望疫情早日结束,这样你就可以回家了,头发就可以留起来了……”
这段读来令人忍不住泪水的文字,来自大连市第十三中学高一二班男生陈佳泽写给爸爸的信。信里,是满满的不舍和眷恋。他的父亲叫陈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第二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队长。此时,他正在雷神山医院的B3病区里与新冠肺炎病毒“缠斗”。
A.
看到爸爸的光头 儿子“很不适应”
在正在读高一的小陈心中,爸爸是个“生活中超级懒”的人。“所有的家务事我就从没看他干过。”小陈说,但让自己奇怪的是,一旦医院来电话,“他跑得比兔子都快”。
小陈的爸爸陈明是重症ICU的医生,在危重病医学科已经工作了20多年。庚子年的元宵节,当接到驰援武汉的命令时,小陈发现爸爸又一次“跑得比兔子都快”。“那天下午4点50,爸爸在单位打来电话,让妈妈给他收拾好换洗衣物,晚上7点前就要送到机场……这时我才知道,爸爸早就瞒着我们写了请战书啊!”
小陈说,在爸爸援助武汉的日子里,他发现妈妈每天都在默默地流泪。他则在和爸爸视频时,发现他剪掉了又黑又密的头发,剃了个光头。“后来我才知道,剃光头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感染。可是我希望疫情早日结束,这样爸爸可以回家,可以重新留起头发。”
小陈很想念父亲。他在给爸爸的信中说:我曾经和你谈过我的理想,你说学医很苦,要我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在视频中看到你那有几分陌生的光头和疲惫的面容,我再一次产生了学医的冲动。“是不是多一名医务工作者,你和你的战友们就能多休息一会儿呢?”
B.
没给爸爸送行 儿子画了他的肖像
大连海事大学附小的五年级学生小浩炜也给爸爸写去了一封信。特别的是,小浩炜还随信画了一幅爸爸的肖像画。小浩炜的妈妈说,这是儿子用了一整个晚上,对照着爸爸从武汉发回的照片,一笔笔描画出来的。
小浩炜的爸爸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呼吸内科医生马晓光。目前正奋战在雷神山医院感染一科A4病区。小浩炜的妈妈郝女士告诉记者,自从父亲出征武汉之后,儿子一直有个遗憾。“孩子爸爸去武汉走得太急,当时我和儿子还在沈阳娘家,没能给他送行。”郝女士说,当时丈夫在机场录下了一段出征前的视频,发给娘俩。“20天来,每天儿子都会看着这段视频,发半天呆……”
2月18日,马晓光所在的病区第一位患者康复出院。兴奋的马晓光身穿防护服,在病区走廊里手比“v”字,拍下了一张照片发给娘俩。当天晚上,小浩炜对照着这张照片,给爸爸画了一幅肖像画,还特别注明:前线的爸爸加油!
孩子在给爸爸的信里写下了自己的遗憾:我知道爸爸是为了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才去武汉,可是他真的不能陪我过节了;还写下了自己的希望:我希望爸爸能在前线照顾好自己,平安归来,我也希望能像爸爸一样,成为一个有技术有爱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