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汹汹来袭的时候,除了我们中国人众志成城战“疫”,还有他们,来自海外的朋友们选择此时留在大连,与中国人民一起面对疫情。
来自美国的托尼女士(Toni Mead)选择和丈夫及3个儿子留在大连金普新区,与“第二故乡”一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她说:“大连是我家,我无法接受失去它。”
灾难面前我们作了最正确的选择
两年前,托尼随丈夫来到大连金普新区。在这里,他们领略了中国所有的美好,决定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托尼女士一家正常的生活节奏。
疫情爆发之前,托尼女士一家原计划去哈尔滨旅游。却因疫情,没能成行。因为政府每天公布的感染者乃至死亡人数都在增长,这让托尼一家感到从未有过的恐慌。
“最令我们担心的,是由于语言障碍,我们常常要靠翻译软件对各路消息进行翻译获取信息,这让我觉得自己获得的消息既不是一手的,也不是可靠和及时的。我们担心自己成了最后知道消息的人,甚至在情况最糟的时候被遗忘。”
“不过最终我们还是决定留下”
“因为在过去的两年中,大连的朋友们以真心接纳了我们,让我们早已下决心在中国长久生活下去。我们的家在这里,而家是最安全的地方。如今,我们全家十分庆幸自己作了最正确的选择。”
时刻感受爱与关怀
托尼表示,每当看到国外有人因疫情对中国发布不公言论时,她都会感到十分气愤。
各级政府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以及金普新区专门为外籍人士开辟的中、日、英、韩等多语种的疫情信息发布平台,对我们及时了解疫情帮助很大,也让我们顺利度过了恐慌期。通过这些信息,可以看到中国政府正在尽全力保护所有的人,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我们所在的小区,有专人帮助我们获得口罩和消毒用品。充足的食品、水以及可靠的医疗保障,让我们时时刻刻感受到浓浓的爱与关怀。
与其他200多名外籍人士一样,托尼一家住在金普新区的大连盛捷天城服务公寓。疫情期间,这里严格实行来访询问、测量体温、注册登记、保洁消毒等防护措施,物业开展集中代购食品和生活用品等贴心管家服务,疫情防控管理工作科学有序,井井有条。
如今,一句略显生硬的汉语“中国加油”几乎成了托尼和孩子的“口头禅”。
通过此次疫情,我发现自己更爱大连、更爱中国了。我有信心我们一定会早日战胜疫情,大连的未来更美好。
除了托尼一家,还有很多外籍人士选择留在这里,与大连、与中国站在一起抗击疫情。在连外籍人士说……
Gianluca Sambo(意大利)艾尔多汽车动力总成(大连)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财务总监
“当年SARS流行的时候我也在中国。我很了解现在的疫情,因为我每天都会看金普新区的新闻,也看CNN。中国政府很有信心,相信中国最终一定能战胜疫情。”
Lorenzo Mazzucato(意大利)弗马斯精密锻件(大连)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疫情爆发之前,我由于工作原因孤身一人留在了大连,而家人都在意大利。如今虽然与家人天各一方,但我在大连挺好的。我看到中国政府正在尽最大力量去保护中国人民和在中国居住的外国友人。”
Kimberley Michalk(美国)大连美国国际学校教师
“我在大连生活了12年,我的孩子就在这里长大。我选择留下来,因为这里是我的家。虽然住在金石滩一个封闭小区,但有人会定期为我们送来生活必需品。虽然疫情爆发和控制需要一定的过程,但我相信我们一定是最后的胜利者。”
津田 崇(日本)
电子行业设计师
“我的妻子是中国人,因为临近预产期,所以今年我们没有回日本。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从1月31日开始在家工作。如今,我所在小区的电梯,一天要进行两次消毒,这些都是非常棒的措施。作为一个在金普新区生活了14年的‘老大连人’,我对中国、对大连的未来充满信心。”
张恩英(韩国) 《韩讯》记者
“虽然现在所有的媒体铺天盖地都是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但在大连在金普新区,我丝毫没有恐慌的感觉。所以我选择留在这个地方,在自身做好预防的同时,尽我所能地去帮助周围的人,满怀欣喜地静静等待春暖花开。”
柳大成(韩国) 大连韩国人(商)会会长
“配合大连市政府的各项防疫政策和措施非常重要。大连韩国人(商)会也为了向中国捐赠防疫物资做出各种努力,让我们共同面对此次疫情的挑战。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是中国和大连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