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尽管下着雨,但记者和大连市森林公安局办案民警们依旧按原计划出发——前往普兰店区,查扣一处农田大院内非法驯养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
疫情期间涉及野生动物无小事。
警用面包车七拐八拐从一处乡道拐进一大片农田,来到事先排查线索了解到的目标地点。外面依旧下着雨,视线有些模糊,停车前隐隐看到前方有三个破破烂烂的集装箱改造的笼子,民警们告诉记者:“猴子就在里面!”记者打开警用面包车门一脚迈到泥泞的土地上,踩了一脚不知道是什么排泄的“米共”,真的恶心,但来不及去细想,森林公安民警们已然冒雨踏入松软又泥泞的露天地,开始了查扣工作。本就到处都是动物粪便的露天养殖场所,加上下雨,更加泥泞肮脏。走到近前,散发着难以言表的恶劣气味更让人掩面。
此时,可怜、愤怒、压抑,一时间五味杂陈,一种无比想哭泣的感觉——因饲养条件恶劣,现场的8只猕猴都是“皮包骨头”,即便这样,猴子们也都充满了天然惊惧和警觉,人难以靠近,更别提捕获……
“人赃并获”,查扣工作现场并未受到更多阻力,但如何将这些可怜的猴子捕获上车,运往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却是最麻烦的。民警们戴上警用防刺手套,钻进猴子笼,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先是麻醉了两只“强悍”的“夫妻猴”,又一一艰难将其他猴子“制服”安放到运输笼。其间,一个小意外发生了,一位民警的手还被猴子抓破,回来后紧急打了疫苗针。
其实,这些年来记者曾多次参与、跟踪报道大连森林公安查办涉野生动物案件,看到并体会到了查办野生动物案件的不易。几年前的10月底,记者和森林公安民警一同在老铁山山梁上“天当房、地当床”野外蹲守一夜,抓捕偷猎野生候鸟的那些犯罪嫌疑人,尽管套了七八层衣裤,后半夜山上还是冷得想哭;曾一起在海上小船漂流八九个小时,蹲守抓捕偷猎海鸥蛋的犯罪嫌疑人,因无处入厕而不敢喝水;根据线索,曾一起去大连那些不知名的、人迹罕至的山沟叉,寻找偷猎野生鸟类的犯罪嫌疑人……森林公安民警说,排查野生动物违法犯罪线索、查扣涉嫌非法的野生动物,往往在人烟稀少、条件恶劣的环境。辛苦是肯定的,但更担心是在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中那些不可知的危险。
森林公安警察们的辛苦不仅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请牢记: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严禁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请让野生动物与人类保持安全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