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辽宁省印发《关于支持住宿餐饮行业恢复正常营业的若干意见》,在意见中提倡分餐自取、公筷公勺等方式,防止交叉感染。而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也发起倡议,提醒市民有序恢复堂食,倡导文明健康用餐:餐桌上请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经此一“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推广使用公筷公勺,既是文明健康的用餐好习惯,也是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的有效措施,并因此改变了自己的进餐习惯。但记者这两天调查发现,在大连,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使用公筷公勺,但在实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难度。
大连餐饮店使用公筷公勺的情况如何
近日,记者对大连多家餐饮店进行了走访,其中有大型连锁餐饮店,也有小饭店,看到的情况大同小异,店家未在明显处张贴使用公筷公勺的提示语,服务员也不会主动提供公筷。在西岗区某商场的一家饭店内,记者采访调查发现,店家在测温、核实健康码等防控流程都做得很到位,但是在入口的最后一步却没防住。服务员不提供公筷,店内也没有顾客使用公筷,大家都用自己使用过的筷子在同一盘内夹菜,极不卫生,容易交叉感染。顾客许先生表示,“中午约同事一起出来吃饭就是为了热闹,平时交情都不错,用公筷显得很见外。”
4月1日傍晚,记者连续走访了西安路多家商场内的饭店,发现无论是火锅店、烤肉店还是东北菜馆等,只有极少数的店家会主动提供公筷,但即使店家提供,也有很多顾客用着用着就换回了私筷,甚至有的顾客一开始就将公筷放置一旁。一家提供公筷的火锅店服务员说:“在给客人上餐具的时候,我们会强调使用公筷,但确实有很多客人不用。”
市民自家餐桌上使用公筷公勺吗
这几日,记者随机调查了20余名市民,是否在家中使用公筷公勺?发现只有两家在使用。市民于女士说,她家在今年2月下旬开始使用公筷公勺。“我家是三代人住在一起,父母帮我照顾孩子。以前做完饭大家都随便夹菜。疫情期间倡导使用公筷公勺,我妈看到后就提出来在家里使用,大家都同意了。”于女士说,刚开始男人们做得不好,后来习惯了,现在一直坚持下来了,感觉很文明。
然而,像于女士这样的例子还是比较少。仍有市民对此不以为然。“饭店里是必要的,在家里没必要使用吧?”市民张先生说,家里人不多,而且“要传染的话途径很多,光靠使用公筷并不能完全避免”。也有市民认为在家中使用公筷公勺是一种好习惯,但真做起来并不简单,家人意见也不统一。
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困难主要在于心理
有个平台曾发起一项投票调查:“你外出聚餐有用公筷公勺的习惯吗”,超过5万人选择“会用,已成习惯”,有6万多人选择“没有,嫌麻烦”。有网友留言:“外出聚餐时不好意思提出使用公筷,怕对方觉得我做作。”由此可见,推广公筷公勺的最大困难,是在人们的心理。
对此,记者也随机采访了一些人,他们之中有部分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就有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一部分人表示刚开始适应使用公筷公勺。一位家里一直有使用公筷公勺习惯的90后朋友表示,“在外出聚餐的时候,如果没人使用公筷,不管店家是否提供,我也不太好意思使用,怕对方认为我穷讲究。”
世卫组织统计数据表明,唾液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公私筷不分,不是重感情,而是给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使用公筷公勺也并不是“穷讲究”,而是真文明、真健康。采访中,一些市民认为,推广使用公筷公勺的第一步,就是加大宣传,让更多人明白这个道理,克服难以启齿的心理。而我市的饭店,更应起到引领作用,带头大力推广使用公用筷勺。改变坏习惯,使用公筷公勺,就从下一顿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