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严防境外疫情输入
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
作为首都机场的12个
分流机场之一
这里出现了这样一群白衣
国门卫士
他们是驻守在机场内的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与边检、机场等部门通力合作,严把疫情输入的“空中大门”。
机场巴士消毒
消毒人员每天保证三个人在岗,用于运送所有来连乘客的客车每次使用后都必须进行全方位消毒。确保没有交叉感染的可能,最多的一天消毒近60余次,一天下来,工作人员们已是筋疲力尽,回到家中已是深夜。他们自疫情开始,一直连续奋战在工作岗位上。他们比任何人都期待疫情的结束。
疾控中心要给机场内
参与防疫工作的人员
发放防控物资
负责这项工作的是
两名年轻的志愿者
他们在看到招募信息后,便积极报名,加入了抗疫大军之中。发放物资后还要逐一登记,确保无误。年轻人干劲儿十足,每天都是早出晚归。
测量体温
为了保障机场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进行体温测量并签到登记。一旦发现异常尽快采取行动,把传播风险降到最低。检查工作人员穿戴防护
除了体温测量签到登记
还要随时对机场工作人员的
防护穿戴及用品用具进行检查
以保障安全
协助海关进行流病调查
由于机场的特殊性,流行病学调查由海关的相关工作人主导,疾控人员辅助完成。内外结合,联防联控。把疫情的传播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此外,距离机场十几公里外还有一个防控阵地,那里就是负责病毒检测的大连市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这里依旧是不眠不休。
从机场抵连的入境人员都需要进行筛查,这使得实验室的检测任务更加繁重。从收样、编号、处理到检测,每个环节都必须十分准确。每天都有几百份的检测任务,白班的检测人员为了降低夜班人员的工作强度,一般要工作到晚上八九点,而夜班的检测人员则都是要到日出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