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大连自贸片区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挂牌三年来建设发展成果。大连自贸片区(保税区)管委会主任刘爱民出席了发布会并介绍,三年来,大连自贸片区率先全面完成《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涉及大连片区的119项改革试点任务,复制推广国家和辽宁省借鉴改革试点经验291项,总结梳理制度创新举措273项。
成果
三年新增注册资本3228亿元
据统计,自大连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多个创新举措在全国推广。三年来,国际化营商环境水平不断提升。对标国际先进,以标准化引领“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一窗受理”纳入国家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全国首创“五位一体”商事登记确认制,出台《大连自贸片区企业登记确认制实施意见》,用标准化、程序化实现行政确认制全覆盖,实现无人审批、智能确认,执照立等可取,企业注册登记步入“秒批”时代。
三年来,大连自贸片区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累计新增注册企业23474家,注册资本3228亿元。
其中,新增外资企业309家,注册资本93亿美元;新增内资企业23165家,注册资本2577亿元;新增注册资本超亿元企业415家,注册资本1863亿元。以保税区为例,注册企业数量是获批前的3.4倍,外资企业增长速度是获批前的2倍。大连自贸片区用全市1/200的面积,集聚了全市1/9的企业和1/6的外资企业,实现了全市1/3的进出口总额。
制定“探索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先期行动计划”
三年来,面向东北亚对外开放取得重要突破。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松下电池二期、万纬产业园、丰树产业园、大连国际先进装备博览中心等项目竣工,东芝机车动力电池、科达利、唯品会大连运营中心、毅都冷链水果交易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松下电池三期签约。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开通国内首条直达斯洛伐克中欧班列,“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大连”回程班列常态化运行,海铁联运箱量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值得关注的是,三年来,大连自贸片区学习借鉴新加坡、韩国釜山等国际公认先进自由港的运营模式、监管理念,制定了《探索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先期行动计划(2020-2021)》。
目标
将建立国际船舶综合补给中心
展望未来,大连自贸片区将以服务国家战略、构筑重要载体为己任,紧紧围绕“形成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五大优势,未来几年,大连自贸片区将力争在六个方面实现跨越发展、重点突破。
未来几年,大连自贸片区将积极争取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聚焦主业,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改革,形成一批对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对外开放有影响力、牵动力的系统性制度创新成果。
同时,大连自贸片区将以完善口岸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全面提升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能级。将建立国际船舶综合补给中心,建设以保税船供油为主,附带船舶物资、船舶备件、船员生活补给等功能的综合性服务基地等。
将探索建设中日(大连)经济合作园区
根据规划,未来几年大连自贸片区还将以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为导向,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培育和打造八大产业集团:以辽港集团、北良集团为代表的港航物流产业集群,以东风日产为代表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以英特尔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光洋科技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松下电池、东芝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以辉瑞制药为代表的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冷链物流交易中心、石油交易所为代表的国际贸易产业集群,以金融产业园、北方国家版权交易中心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探索建设中日(大连)经济合作园区。全力打造对日国际贸易分拨中心,促进日本商品在大连片区高度聚集,打造大连东北亚现代产业合作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