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立方变冰立方,游泳馆变冰壶场,冰山集团参与打造北京冬奥可移动冰场 。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品牌建设意味着什么?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领头羊、排头兵,我市拥有全国文明城市、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等多项桂冠,这些都是对我市城市品牌建设成果的最佳诠释。
从1997年起,我市开始实施品牌战略,推动品牌建设。多年来,全市上下始终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推动质量强市,加快“两先区”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共有辽宁名牌产品156个、大连名牌产品302个,辽宁名牌产品数量位列全省首位;建有瓦房店“全国轴承行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金普新区“全国生物医药和数字技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两个国家级品牌示范区,拥有“中国轴承之都”“中国互感器之都”“中国西装名城”等5个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大连海参”整体品牌价值在全国水产类地理标志产品中排名榜首;全市还拥有首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企业1家、辽宁省省长质量奖企业16家、大连市市长质量奖企业20家。
全方位发力加强品牌建设
我市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为加强品牌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发布《大连市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大连市名牌产品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从政策层面加强对品牌建设的扶持。出台《中共大连市委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构建以品牌领军等为核心要素的高质量发展保证体系。
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重点企业进行品牌培育,指导企业建立品牌创建机制,提供公共检测服务,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技术与设备,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以发展促品牌、以品牌推发展的良性循环。我市不断创新大连名牌产品评价机制,建立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竞争力为基础的名牌产生机制。
着重树立企业品牌价值意识,引导和激励本土品牌参加省级品牌价值评价活动,扩大本土品牌知名度,打造以品牌建设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共同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市本土品牌的发展机制。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工业品牌
我市具备雄厚的工业基础,国家实施东北振兴发展战略以来,我市以建设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加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以创新为动力转变发展模式,培育新动能,先后建设全国第一台兆瓦级风电机组、第一台千吨级加氢反应器、第一套20万吨大型挤压造粒机组、第一艘航母、第一台大吨位散料输送装备等,诞生了全球首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用曲轴。在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内燃机车与电力机车、大型石化设备、核岛主设备、轴承、工业制冷、数控机床、成品油、精细化工、芳烃、数字化电子视听等行业领域,形成一批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的产品和企业。
装备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发展。科德数控成功研制生产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为航天科工组建国内首条航天核心产品生产线,解决了外国先进装备对我军工企业禁售问题;一重加氢首次承制的红沿河5号机组百万千瓦级核电蒸汽发生器实现交货;大连机车时速160~20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在北京圆满完成环铁型式试验内容,新一代中低速磁浮车下线;大高阀门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等单位联合研制的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爆破阀、大口径电动闸阀”等产品样机通过鉴定。大连企业生产的核压力容器、核环吊等核岛主设备市场占有率达70%,互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
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发展,规模实力居东北第一。英特尔非易失性存储器(二期)建成投产,创造了“大连速度”,中国华录超大容量蓝光存储国际领先,辽无二汽车音响国际先进;中盈科技国内首创的激光针式一体机研发成功;达利凯普荣获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电子信息行业成长组一等奖,为多年来东北企业首次获奖。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蓬勃发展。大连软件园目前已达到千亿级规模,服务对象遍布全球,华信、文思海辉、东软集团连续多年居全国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前三名。英特工程仿真与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联合成立“高性能工业仿真平台联合实验室”;现代高技术“面向城市出行服务的交通大数据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等被评为工信部2018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东软集团“面向自动驾驶的驾驶环境智能认知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被工信部列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
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十三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打造推广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制定大连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意见,把大连大樱桃、大连海参、大连苹果、大连裙带菜、大连红鳍东方鲀、庄河蓝莓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市场销售渠道好、品牌资源基础牢、研发创新优势大的产业作为宣传推介重点,着力培育我市优质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在培养品牌过程中,我市注重名牌产品的评审和申报工作。先后完成“大连大樱桃”“大连苹果”“大连油桃”等产品的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申报工作。组织“大连大樱桃”“大连海参”申报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大连大樱桃”“大连海参”“大连苹果”“辽参”和“庄河蓝莓”等5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参加中国十大好吃樱桃品牌评选活动,大连大樱桃、金州大樱桃、瓦房店大樱桃入选,同时参赛的4家企业被评为“中国最美樱桃推介活动推荐产品”。我市共有地理标志农产品59个,占全省总数的39%,农产品地理标志37项,水产品地理标志22项,以“大连”冠名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共15个,为我市特色农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018年,我市在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等多地举办、参加农产品宣传推介等大型活动18次;2019年举办、参加活动24次,达成合作意向100余个,意向金额2亿元以上。通过品牌培育和宣传,我市农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大樱桃实现产值85亿元,成为全国首个“优质大樱桃示范区”,大樱桃销售占北京新发地市场销售樱桃总量的1/3,价格同比上升,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我市大米、裙带菜、辣根、杂粮杂豆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出口量位居全国首位,禽肉、水果、水产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供港冷冻禽肉占香港冷冻禽肉产品市场的60%以上。我市大樱桃成功进入香港市场。我市优质农产品还进军昆明和乌鲁木齐等市场,填补了西南和西北边远城市没有我市优质农产品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