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不少残疾人朋友给“两会直通车”留言,提出了涉及无障碍出行、生活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记者昨日采访了市人大代表、市残联理事长姜利,市政协委员、市肢残人协会会长吴喆,他们分别向市两会提交了相关建议和提案。
针对残疾人朋友提出的无障碍出行困难,姜利指出,目前,我市人行道总体上无法满足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出行需要。主要存在缘石坡道坡度大、无障碍人行道的有效通行宽度严重不足等问题。他提交了《关于开展缘石坡道专项改造试点的建议》,建议在市内五区各选1~2条道路,以缘石坡道专项改造为突破口,打造几条无障碍示范人行道。建议今后在实施无障碍建设改造过程中,本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原则,市住建局和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与大连市无障碍促进会等组织对接,聘任无障碍监督员在施工及验收阶段实施监督。
姜利还提交了《关于为地铁3号线加装直梯的建议》,他说,目前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九里段、12号线都具备非常好的无障碍设施。但是3号线开发区至金石滩段仅有5个站点有直梯和坡道等无障碍设施,其余的站点都没有直梯。这些站点距离地面的高度在12米以上,普通乘客攀爬楼梯非常不易,对于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和儿童、负担重物的人更加困难。他建议大连地铁集团统筹安排,优先选择关键站点,分期分批实施加装直梯工程。比如,3号线泉水站附近有大连市残疾人服务中心,是残疾人经常通行的站点,应优先进行无障碍改造,大连湾站连接着新建的大连港大连湾综合交通枢纽客运站,也应优先进行无障碍改造。
吴喆提交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加强残疾人群体生活保障工作的建议》的提案,建议相关部门关注特殊时期残疾人实际生活面临的困难。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将辖区内的残疾人及其家庭进行单独统计建档,安排工作人员专人负责,定期沟通,及时了解情况,重点登记独居的残疾人,对于聋人、盲人等存在交流障碍的群体,可采用微信等新媒体手段,畅通沟通渠道。街道、社区和物业应帮助困难残疾人购买日常生活物资,保障其生活必需,并对残疾人给予心理疏导和生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