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初二学生小恩最近面对学习有些焦虑情绪:感觉压力大、强度大,一做卷子更是紧张,结果越紧张越容易出错。有时,他忍不住会责备自己,逼迫自己长时间学习,但效果并不好;有时,他选择逃避,躲进游戏里不再学习,但只能解一时的烦躁,终归还是担心学业,甚至更加自责。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其中不乏担忧、焦虑、郁闷等负面情绪。这是我们面对生活的变化或压力时所产生的正常情绪反应,这也是身体给我们发出的最灵敏的信号,目的是提醒我们要更好地照顾自己,所以不必因为负面情绪的产生而过度担心。
接纳情绪 关注当下
像小恩那样抗拒负面情绪,不仅没有效果,反而有可能加重负面情绪。那么,要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尝试允许和接纳这些情绪的存在,对自己进行觉察,看看这些情绪在提醒着我们什么。比如,有的学生一想到疫情依然存在风险就感到害怕,那这份害怕就是在提醒我们要了解学校的防控措施,并且要依照规定做好自我防护;有的学生担心跟不上学习进度而感到焦虑,这份焦虑则是提醒我们要找到新的学习节奏,上课要更加专注,或者某个薄弱科目需要加把劲儿了,只要我们接收到情绪传递给的信息,明确当下可以做点什么能让自己感受好一些,并朝着这个方向作出努力,那些负面情绪自然就会减弱。
调整状态 期望适度
面对负面情绪,我们也可以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选择健康的、适合自己的方式,比如放松冥想、运动、听歌、写日记等舒缓自己的情绪;和能够倾听、理解自己的人聊聊天,帮助自己宣泄负面情绪;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期望和能力相匹配,每天进步一小步即可,切忌急于求成、追求完美。对自己保持适度的期待,允许自己有各种身体和心理的不适感,少一些催促和苛责,多一些鼓励和奖励。此外,也可以和父母开诚布公地聊一聊,说出自己的焦虑和期待,赢得父母的支持和理解,进而将家人的爱和鼓励装入行囊,这会让我们感到更安心。
积极视角 面对成绩
很多学生的心情会随着考试成绩的变化而走高走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多关注考试对学习的促进功能,积极解读考试成绩。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那是帮助我们发现了更多的不足、问题,可以查缺补漏,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依据;也有可能我们正处在成绩的转化点上,再坚持一下也许就会看到成果。面对成绩,积极视角,多分析自己的能力优势、积极品质和擅长的学科,总结积极的经验,增强信心。如果确实在某一学科上有困惑,并感到自己不太能应付得来,那么不妨广泛利用身边的资源,求助同学或老师,从而尽快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