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大连市的春耕备耕工作也早已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大连农商银行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多重不利因素,精准施行“一企一策”“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等措施,在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为企业送来“及时雨”,让企业和农户坚定摆脱困境的信心。
困境 物流不通导致货品滞销
“往年春节是苹果销售旺季,像这个果往年单价能卖到2块5,但现在按8毛销售也费劲儿。”瓦房店市的大连天盛农业集团总经理于祖喜说,看着冷库里大面积积压的苹果,一筹莫展。瓦房店“驼峰”苹果远近闻名,主要销往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等。今年受疫情影响,物流不通,库存苹果的残次品率随之大幅上升。“大连农商银行瓦房店支行的工作人员听说后,来了很多次,看到这种情况也和我们一样着急。”于祖喜说。更为紧迫的是,除了滞销问题外,今年的苹果生产布置还得及时提上日程,生产、销售两端都放松不得。
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海产品产业。“因为订单大面积取消和餐饮业暂缓营业,大部分快销海产品现在还在海里养着,不敢捕捞。”庄河市大连金砣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滨说。由于供应大连地区的鲜活海产品销售环节目前基本还处于停滞状态,公司海产品销路受阻。与之类似,普兰店市大连鑫玉龙海洋生物种业科技公司的主要产品海参在提高免疫力方面很受市场青睐,但因为前期的物流不通,虽然有需求但发不出货,一季度损失严重。
两难 现金不足制约备耕备产
家住瓦房店市得利寺镇河西屯的王波经营一家农资店,近年来一直想要扩大化肥农药的销售规模。今年受疫情影响,原来先进货后付款的进货模式变为现金进货,资金压力骤增。“农民着急农资备耕,我们着急等钱进货,一个环节被影响,其他环节也会受到影响。”王波说。
得利寺卢屯种植大樱桃的李猛同样苦恼于资金问题,他想引进新技术进一步扩大生产,扩大冷棚。“今年这个情况特殊,自家的钱都投入进去了,身边的亲戚朋友也都种樱桃,没法借钱。”
“我们的特点是育种,育种是一个研发行业,资金回不来,我们今年的计划就会被打乱。”普兰店市大连锦田特种粮公司的办公室负责人张月圆说。一个新品种从引进、选育到投入市场,周期在3年左右,一个环节搁下了,后期就是一连串的问题。
“资金是企业运转的生命线,依托市场的运转模式现在不行了,好在政府和银行都体现了担当,这一个多月来几乎每天都在交流。”一位受访企业负责人说。
破局 政府调度银行“输血”
面对农企、农户的困境,政银携手,精准施策。
疫情发生以来,大连市政府早谋划、早安排、早发动,确保春耕生产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年生产打好基础。早在正月十五过后,大连农商银行总行和各区市县支行负责人就频频到企业走访,主动了解企业面临的困境,推行“一企一策”,精准助力企业自救。
“都说春雨贵如油,240万元的资金支持可以用雪中送炭来形容,有了这样的支持,我们非常有信心渡过难关。”于祖喜说。不仅有“春雨”,精准帮扶实际上是“一揽子”计划,瓦房店市农业农村局与农商银行已经多次现场办公,探讨利用土地确权做抵押物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的可行性。
“疫情下,能活下去就是企业最根本的愿望,对我们企业来说,降息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庄河市大连田祖生态庄园里年轻女企业家隋志介绍,“前期已经获得农商银行1190万元的授信,现在又在研究降息,这些降息实际上就是企业的利润。”
同样获得支持的还有李猛,虽然自家走高端产品路线的大樱桃销售并没有受太大冲击,但瓦房店市副市长亲自直播带货让他信心进一步增强,同时利用大连市农商银行的整村授信,李猛获得了30万元的贷款额度,得以新建两个冷棚,引入新技术。
一企一策、一户一策,大连农商银行的托底式的帮扶让春耕备耕企业坚定了信心,共同克服疫情带来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