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对北三市农村人居环境特别是“三堆”清理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组在瓦房店土城子乡看到全乡7个建制村通过实施“三堆”清理,用1个多月时间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年初以来,受主客观方面因素影响,瓦房店市农村垃圾、“三堆”清理曾出现反弹现象,一些地方出现垃圾围村、“三堆”随意堆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瓦房店市农村人居环境。大连市领导4月初对瓦房店市阎店乡暗访检查,对相关问题进行了通报,并进行督导检查。瓦房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连续召开了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政府专题会议和全市人居环境治理誓师大会,进行了全面的动员和部署,确定了在全市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击战”“歼灭战”“持久战”三大战役,确立“114”工作思路,聚焦“1”个目标,即乡村“生态振兴”这个总目标。开展“1”个行动,即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共同缔造”三年行动。构建“4”个体系,即组织体系、处置体系、保障体系、督考体系。瓦房店市妇联发出倡议书,号召妇女同志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建设,用家庭生活文明的实际行动带动村庄清洁、乡风文明。通过采取上述措施,瓦房店市农村人居环境取得了点上突破、线上延伸和面上覆盖,成效初显。
现将瓦房店市做法经验予以刊载,希望全市各农村地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习借鉴,按照美丽乡村标准,全面推广,下大力气,一村一村地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以及大连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要求,瓦房店市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一号民生工程,发扬“马上办、钉钉子”精神,践行“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理念,贯彻执行“114”工作思路,全面打响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突击战”“歼灭战”“持久战”,掀起“美丽乡村,共同缔造”的热潮。
一、紧盯目标,全面发动,打响环境整治“突击战”
(一)迅速落实,广泛发动。针对我市在农村人居环境卫生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动员和部署整治工作。4月14日以来,市级层面组织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市乡村三级动员大会、专题工作会议、现场会议,各乡镇街道、村召开了动员会、部署会,逐级明确总体任务、工作要求、时间节点等,吹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号角,打响垃圾清理“突击战”。4月30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带队,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赴庄河市考察学习,找差距、学经验。
(二)高位推动,压实责任。强化组织领导,确立“114” (乡村“生态振兴”总目标,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共同缔造”三年行动,构建完善组织、处置、保障、督考4个体系)工作思路,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建立市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包户的四级包保责任制度,构建市、乡(镇)、村、屯、组五级联动工作格局。强化督导检查,市长和分管副市长定期、不定期到各镇村实地督查,现场指出整改意见;出台《关于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方案》,组建以组织部长、纪委书记为组长的督查专班,分5个督查工作组,分赴全市各区域开展明察暗访,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三)治理顽疾,全面突进。从最直观、最关键的常年积存问题入手,开展“三清二改一管护”(清理垃圾、清理塘沟、清理废弃物,改美庭院、改好习惯,管护村庄环境)整治行动,对房前屋后的“三堆”(粪堆、柴草堆、杂物堆),道路边沟两侧、河库桥涵及铁路沿线的白色垃圾,林区边缘及墓地周边的弃物和祭祀用品等进行集中清理。市领导坚持以上率下,市委书记逐一深入全市25个乡镇街,看望、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干部群众,并现场调研指导工作;市长坚持周调度,走遍乡镇街道,与镇村干部交流,了解存在问题,探讨工作方法,解决难题,为整治工作明确方向;各包保市级领导全部挂帅出征,一线作战,推进工作落实。“五一”期间,市领导、市直相关部门和乡镇、村屯党员干部放弃休假,全员上阵抓攻坚。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出动人员9.6万人,车辆6.3万台次,清理垃圾14.8万吨,清理河道1100公里,整治“三堆”问题4万个,农村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二、示范引领,遍地开花,打好环境整治“歼灭战”
(一)宣传发动,力促全民参与。全方位引导、立体化宣传,利用电视、大小喇叭、网络媒体、宣传单、海报条幅等多种渠道,通过典型示范、参观学习、召开现场会等手段,充分动员乡村领导干部、公职人员以及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妇女主力军作用,打造“美丽庭院”;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利用家长群、班委会对人居环境标兵家庭的子女予以宣传表扬,提升家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知晓度、参与度、认可度。市共设置宣传板3600余块,发放“五指分类法”宣传单40万份,致村民一封信40万份,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二)点上突破,力促纵向到底。推动典型户示范作用。从农民自己动手能干,易实施见效的自家门前“三堆”开始清理,村书记、村主任带头,带动街坊邻居,户与户比,抓好一条街的整治;发挥好党小组长、村民组长和妇女队长“三长”的作用,发动家里亲属积极参与治理,推动一个屯的整治;再由一个屯推动一个村,进而一个乡的整治,以星火燎原之势,形成“户示范、街带动、屯整洁、村美丽、乡宜居”的示范引领模式,促进全市全域整治工作遍地开花。
(三)线上提升,力促横向到边。根据地理位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将全市乡镇划分为“五大战区”,因势利导,深入挖掘各区域特色特点,培育示范样板村。如,许屯镇许屯村腰屯以屯道路硬化为切入点,瓦窝镇瓦窝村以“厕所革命” 为切入点,西杨乡西楼沟村以修缮院墙为切入点等撬动 “三堆治理”,推动整治工作深入开展。目前,各战区分别开展网格化管理模式、逐步取消垃圾槽、配备垃圾分类桶和垃圾清运车、建立保洁清运队伍等创新举措,推动实现垃圾“户分类、户处理、不出户、零填埋”。4月以来,市政府组织召开战区现场会5次, 25个乡镇、244个村分别召开区域现场会,通过学习样板村,探索适合本乡、村屯的工作方法,在全市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竞争风气。
(四)面上开花,力促整体推进。坚持示范村引领,突出“抓两头、带中间”,每个乡镇选取先进和后进典型村各一个,总结工作经验和做法。先进示范村实施绿化亮化、村庄综合治理,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的便利度,展示美丽乡村形象;后进提升村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开展整治,打造干净整洁乡村,并且通过争取对口帮扶单位资金支持实现村庄美化提升。通过抓两头、打造样板,带中间、以点串线,同推进、连线成片,实现由干净整洁向美丽乡村的跃进。
(五)立体治理,力促就地减量。针对乡村垃圾类型多、总量大、集中处理难度高的实际情况,借鉴抚顺新宾、盘锦大洼、庄河市经验和我市卫生城复审、本次环境治理等工作经验,把握就近原则,就近就地处理,将垃圾出口化繁为简,从根本上降低垃圾清运、处置投入。实施垃圾“五指分类法”,将垃圾细化分类为可腐烂垃圾、可燃烧垃圾、可变卖垃圾、可填沟垫道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垃圾进行处理。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减量,一是可腐烂垃圾,即生活类厨余垃圾,生产类畜禽粪污、果蔬和秸杆等,通过发酵罐、堆肥、粉碎打包等方式,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用于还田;二是可回收垃圾,即废旧书本、饮料瓶等,在各村布设固定或流动回收站,及时回收;三是可燃烧垃圾,即果树枝、破旧衣物等由各户作为生活燃料;四是建筑垃圾,由各村定期组织人员、车辆进行收集,用于统一填埋复绿;五是不可降解的垃圾,即反光膜等各村负责收运,由乡镇统一收集送至垃圾处理场,打造“生活垃圾不出户,生产垃圾不出屯,建筑垃圾不出村,可回收垃圾不出乡,不可降解垃圾不出市”的“五类”垃圾闭环长效处理模式。
三、建立机制,强化管理,打赢环境整治“持久战”
(一)党委政府主导。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做好美丽乡村规划、政策支持、试点示范等,制发《瓦房店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指导意见》《瓦房店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14”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解决单靠一家一户、一村一镇难以解决的问题。结合“国家卫生城”常态化治理、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等,推动“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工作;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从“清洁庭院”鼓励农户开展房前屋后卫生清理、整洁堆放,到“美丽庭院”普遍栽植蔷薇、月季、丁香、樱花等木本和藤本花卉植物,倡导优美整齐的村街绿化方式,打造十里花街,百里花廊。
(二)组建管理机构。市级组建城乡管理综合执法机构,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综合行政执法新体系。按照“五大战区”设置区域分支机构,构建“1+5”管理体制,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布置、监督、管理、执法和考核,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监管全覆盖,真正构建“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大幅度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治理能力。
(三)成立管护队伍。乡镇成立3~5人工作专班,村级设立1名监督人员,保证上下体系健全通畅。按照每人30元、每40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的要求,市级财政负责将保洁经费及时全额拨付各乡镇、街道和园区,由村民组长、妇女队长、“八大员”兼职保洁员,根据人口分布及垃圾产生量等情况确定保洁员清扫频率,推动卫生清洁保洁常态化。
(四)推动协同共建。坚持“一村一策”制定村规民约,通过以制度约束村民、教育引导村民,村级内部积极推行垃圾分类积分制、文明标兵创建制、定期物质奖励等机制,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贴近农村、贴近农民优势,通过选树典型、表彰先进等方式,调动引导社会各界和农村先富群体,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的大格局。
(五)完善督考体系。压实市级领导包保和属地责任,强化督查督战组定期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政绩考核和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纪委监督的利剑和组织部的考核指挥棒作用,对成绩突出的大胆提拔重用,对工作不利的及时提出调整意见,坚决做到奖惩分明。各乡镇、街道和经济区因地制宜制定工作办法,确保工作任务落地落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瓦房店市将以此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契机,把这项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一年接着一年干,利用3~5年时间初步打造一批宜居乡村,8~10年普遍建成“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屯屯致富、村村美丽、三季花香、四季常青、万壑鸟鸣”的美丽乡村,加快实现“生态振兴”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