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强度与轻量化设计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本报讯(杜佳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谢小芳)“向大连理工大学对长征五号B首飞火箭研制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日前,一封来自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型号办公室的感谢信令大连理工大学结构强度与轻量化设计团队全体同仁欢欣鼓舞,备受激励。
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我国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为全面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发展战略奠定坚实基础。首飞成功后,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型号办公室,总指挥王珏、总设计师李东发来感谢信,信中写道:“大连理工大学研发的航天新型轻质高承载结构及其高效优化设计技术,实现了箭体结构大幅减重,为保障火箭运载能力和多次关键技术攻关发挥了重要作用,长征五号B火箭首飞的成功发射凝聚着你们的智慧与奉献。”这份沉甸甸的感谢信是大连理工大学航天人专注结构强度与轻量化设计领域十余年,用汗水铸就的华彩荣光,更是代代大工人传承红色基因、始终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生动体现。
结构轻量化是提升航天装备效能的重要手段,是航天装备研制的永恒主题,开展结构强度与轻量化设计是提升装备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之一。2008年以来,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程耿东的指导下,大连理工大学力学系教授王博、李刚、亢战、郝鹏等带领研究团队与航天一院一部联合攻关,针对大直径运载火箭开展了大量结构优化设计研究工作,成功为长征五号火箭实现优化减重。此次针对长征五号B首发火箭,研究团队与航天工程师提出全新结构方案,应用于长征五号B尾段设计中,进一步实现结构减重。
另悉,2020年3月,王博作为带头人的“结构强度与轻量化设计团队”入选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团队与国内重要航空航天装备研制总体单位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围绕多型运载火箭、飞行器、发动机等装备结构自主研制开展了大量联合研究。未来该团队将进一步紧密结合我国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结构研制需求,力图瞄准新一代装备先进结构强度与轻量化设计技术体系构建,获取理论和方法的源头创新,形成自主可控的实用技术和设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