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乔文欣)日前,记者随市市场监管局与金普新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去食品生产企业督导检查。市市场监管局按照上级部署并结合“两不、一心”活动要求,在全市开展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特殊形态或包装形式的食品非法添加、虚假宣传、违规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本次行动将于11月结束,我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正按要求进行自查。
本次行动的整治对象,一类是企业名称中含有“生物”“科技”“医药”“营养”等字样的,获证类别为饮料、糖果、果冻、代用茶、茶制品、其他酒、蜜饯、水果制品、水产制品和其他食品的食品生产者及委托生产者。另一类是母婴店、医院及其附近的食品销售单位、相关食品生产者直销网点、线上销售渠道以及面向老年、病弱群体的“保健”类店铺等食品经营者。
监管部门将加强监督检查,对整治对象进行全面梳理,掌握产品名称、执行标准、原料使用、适用人群、包装或食用形式、委托生产等情况,在此基础上,重点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是否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是否以固体饮料等许可类别超范围生产经营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特殊膳食食品等,是否生产经营未按规定注册、备案的特殊食品。原料是否合法合规,采购、投料等记录是否真实,是否非法添加非食品原料、非食用物质、药品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
将对标签标识、说明书是否虚假,是否非法销售和虚假宣传等进行监督检查。即产品名称是否反映食品真实属性,是否使用药品名称命名食品,营养信息是否真实客观,是否执行相应食品安全标准或标注适用婴幼儿等特殊人群,是否标注或暗示有疾病预防、治疗或保健功能及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
是否利用网络、会议营销、电话营销、直销等方式违法营销食品,将普通食品与特殊食品进行混放销售、以普通食品冒充特殊食品销售等。
市市场监管局将加强抽检监测,对有委托生产、涉嫌疾病预防、治疗及保健功能声称或“纤体”“瘦身”等类似宣传用语、有适宜人群或定量食用的食品,加大抽检监测力度。重点检验与宣传用语相关的物质是否符合规定,是否非法添加咖啡因、双醋酚丁、匹克硫酸钠、麻黄碱、伪麻黄碱、酚酞、西地那非、育亨宾、布洛芬、盐酸二甲双胍、γ-羟基丁酸等药品、非食用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对检查和抽检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依法处置,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要“处罚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