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韩顺兆
本报讯6月8日,由荷兰鹿特丹港发出的一柜冷冻猪头,抵达大连口岸大窑湾集装箱码头,与以往一般贸易不同的是:此票货物是大连港毅都冷链有限公司受荷兰Vion集团全权委托保管,在没有买家前提下进境后保税存储于毅都冷链的保税库中,当国内真实买家与发货人达成交易后,由发货人向保税仓发出指令,进行进口报关,再完成一般贸易进口,此举相当于将海外的冷冻品仓储延伸至中国国内,将贸易链条延长至保税库交割,对于卖方国外肉类工厂来说,它解决了冷冻仓储难题,降低了生产成本,对于买方国内贸易商而言,它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以及因贸易风险带来的多余费用。这是大连自贸片区开启全球肉类保税仓的首次尝试,此举将为整个国际肉类贸易行业带来巨大变革。
大连自贸片区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肉类消费国家,年进口肉类已超过500万吨,涉及进口来自欧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肉类及肉类制品,巨大的市场使得国外肉类生产工厂不断扩大产能,然而冷冻品所必需的冷库设施建设价格高昂且不能及时配套建立,因此部分国家过大的产能与缺失的冷冻仓储设施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中国的冷库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因此,将海外的冷冻品仓储延伸至中国国内,可缓解部分国家肉类工厂的冷冻仓储难题。
在传统的肉类贸易中,买卖双方签订采购合同,预付一定比例定金后,国外订舱发货,货物到港后,买方需支付剩余货款方可拿到正本单据进行提货。在这种模式下,若国内市场价格出现暴跌,跌幅超过订单中的预付比例,则发货人将面临巨大的抛货风险,对于以现金流支撑的国内贸易商来说,一旦出现抛货,需承担因寻找买家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昂滞港费用、滞箱费用、滞报费用等一系列不必要的成本。
大连保税区海关的工作人员介绍,全球肉类保税仓概念的提出,将货物前置于进口国保税仓内,货物到港后即刻安排入保税仓,避免压港压箱问题产生,货权人只需支付低廉的冷库成本,就可以极大降低因贸易风险而带来的多余费用。全球保税仓作为公共仓储资源,在无实际买家的情况下,作为证书收货人办理保税入库手续,货物将在保税仓内待售,在此过程中,发货人拥有绝对货权,当国内真实买家与发货人达成购买后,由发货人向保税仓发出指令,进行进口报关,完成一般贸易进口,此时,发货人可向冷库发出“货权转移”或“出库”的指令,完成货权转移。
全球肉类保税仓模式到达一定规模后,将有众多国外发货人的货物汇集于此,此时保税仓可成为一个整合供货资源、信息、价格、融资、物流配套等多功能的综合交易平台,国内外参与贸易的角色可在此平台充分博弈,利用资金杠杆、保税分送集报、冷库监管、政府背书等政策和资金支持,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不断推动行业发展,共赢共惠。
此次受荷兰Vion集团全权委托保管此票货物的大连港毅都冷链有限公司是大连最大的生鲜食品供应链服务商之一,该公司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冷冻仓储能力16万吨,水果加工库225间,水果储存库25间,专业装卸平台188个,总投资7亿元人民币,下设全球中心仓,毅都肉类加工中心、水果交易中心、是一家集物流服务、金融服务、贸易服务、交易服务的综合性冷链物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