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春燕
军嫂随军落户,只要带着结婚证就近到派出所,当场就能拿到户口本。今年5月1日,《大连市户籍迁入管理若干规定》正式颁布实施,给正连级以上部队干部随军家属落户带来了极大便利,不仅下放了办理权限,家门口的派出所就能办,而且办理时限由5个工作日缩短为现场办结,更省事儿的是再也不需要审核单位情况了,不管有没有单位都不影响落户。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兵城”大连的光荣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不断完善、与时俱进,双拥工作在全体军民的共同努力下翻开新篇章。通过建立军地双方解决实际问题清单,协调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在政策上给予复转退军人和随军家属更为优惠的落户待遇就是其中之一。
军属落户大连越来越方便快捷
在大连市公安局甘井子分局治安管理大队,主管户籍工作的副大队长于爱龄,最近又办了一个随军家属落户迎客路8号(机场前派出所)集体户。“这已经是第4个了。”于爱龄告诉记者,这个集体户本应该在营祥路597号(营城子派出所),那里才是部队驻地,但地处偏远随军子女上学不便。为了让军娃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政府相关部门与驻军部队沟通协调,把集体户设在该部队公寓房所在地,这里属于市区,教育资源好。
记者了解到,官兵及家属落户,情况复杂困难多,解决起来不容易。我市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政策,竭尽全力解除官兵后顾之忧。据悉,2018年10月,我市出台并实施《大连市公安局关于调整随军家属落户相关问题的情况说明》,明确“对于经证实确实无住房但符合家属随军条件的军人,可在部队驻地设立的集体户办理家属随军落户。”这一政策让每个部队都有了集体户,军属落户由难变易,拥军优属落在实处。
大连双拥举措不断推陈出新
进入新时代,国家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双拥工作创新发展。尤其是2018年国家成立退役军人事务部后,2019年我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最尊崇的职业”成为我市党政军民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我市建立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双组长”双拥共建领导小组,专设双拥工作机构;确立四大班子重大节日走访驻连部队机制,常态化开展“大走访”驻军部队活动。
新形势下,我市继续加强双拥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大力扶持军队对口中小学建设,全面推动军人子女教育优待;修订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对随迁随调家属实行定向安置措施,对就业困难的军属发放生活补贴;高标准落实国家政策做好退役军人转业退役安置工作,大力扶持退伍军人自主创业;逐项落实军人军属优先优待政策,广泛开展国防教育营造双拥氛围;出台鼓励大学生入伍优待政策,兵源质量持续提高;驻地部队支持我市经济建设,建功立业第二故乡;全面推动军民协同发展,全力支持改革强军。
当前,我市军地合力,军民同心,逐步形成了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大连7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双拥”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特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早在红军初创时期,我们党就提出了工农红军离不开工农群众的思想,要求军队爱护人民群众,苏区政府和人民支援红军、优待军属。1992年1月,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在北京举行了第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大连榜上有名。至今,我市已7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8次荣获“省双拥模范城”称号。
今年是国家机构改革后的新一届命名。据悉,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考核标准明确了8大类10项78条考核内容,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的标准越来越高。大连是东北驻军最多、兵种最全、国防工业最密集、军地通用资源最丰富的城市,素有“兵城”之称。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深入人心。当前,我市军民正团结一心,全力争创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县)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