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初印象”,对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使命、提高思政教育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刚入学的大学新生,把握好其入学阶段的关键时间点,开展有效、及时的入学教育引导,是占领思想高地、帮助新时代大学生系好第一粒扣子的重要途径。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每年有500余名新生入学,涵盖100个左右寝室。为提高入学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时效性,打造入学教育品牌工程,发挥朋辈引领作用,学院自2017年以来,成立学院“百人服务团”,每名服务团成员对接一个新生寝室,为新生提供生活上的关心和学业上的帮助。“百人服务团”成立以来,已经经历了三年多的实践。期间,其工作的内涵在持续丰富,参与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百人服务团”已成为帮助新生入学后迅速适应环境和融入校园的重要载体,形成了一支以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为主干、以赴沈阳军区训练基地接受军政骨干训练的大二年级学生为主要成员、以学院青年教师和行业领军校友为支撑的,具有鲜明学院特色的育人队伍。
选贤举能,过硬本领助力朋辈教育。
大连海事大学有着半军事管理的光荣传统,数十年坚持惯例,选拔优秀的老生军政骨干接受集训和参与迎新。在原有育人模式基础上,“百人服务团”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使命,不仅承担新生适应性军事训练任务,更要在了解校情、熟悉专业、心理健康、学业适应乃至生活社交等方方面面,发挥朋辈示范和引导作用,切实成为育人主体的组成部分。育人团队中既包括大二军政骨干成员,也包含高年级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他们有的在科创竞赛中屡获佳绩,愿意分享鲜活的参赛经验;有的是社团的主席或部长,愿意为新生的精力分配和时间取舍指点迷津;有的已戴稳了学霸的冠冕,愿意把自己学业上的经验倾囊相授;有的是天生的热心肠,只求为新生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实践中,团队也吸收了学院青年教师和航运业中杰出校友的加入,前者贯通入学适应与专业学习的道路,后者架通校园与社会、专业与行业的桥梁,从而形成多维度、宽视角的全面育人格局,为新生打开全息天窗,使之得以对大学生涯进行全景展望。
求真力行,创新实践引领育人航标。
为了更好实现育人初衷,学院会组织“百人服务团”成员进行系统和科学的培训。培训的内容有计划地开展,涉及荣校和专业认同意识的养成,涉及教学法和教育心理学的介绍,也包括服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问题的处理指南等。努力打造一支能力强、作风正的服务团队伍,将每名服务团成员培养为传播者、服务者和受益者,引导同学们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落实育人实效。“我们参加培训学习的内容很全面,我们自己心中也很有底气,给学弟学妹们传递的都是正确的、正能量的内容。”2018级的小王这样描述自己作为服务团成员的感受,“能为学院的学弟学妹们做点事,我们很高兴。更何况,我们自己也在成长和改变,在参加培训过程中,包括聆听服务团中校友讲座的过程中,收获都很多。”越来越多高年级学院学子,在参与“百人服务团”后实现了更多的价值增加。使服务团成员在学习和实践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提高,不仅局限为某一方面的佼佼者,更是通过服务和传承得到更全面的锻炼,收获了长足的能力进步和魅力提升。
水到渠成,心怀感恩传承蓝色基因。
“百人服务团”的服务工作扎实地开展在每一个新生宿舍,每个宿舍都有自己的专属服务团成员所结成的帮扶对子。新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学业基础各有不同,所面临的的困惑和困难也迥然而异。服务团成员们秉持因人而异、因材施策的方针,踏踏实实地解决着一个又一个难题,把一位又一位或彷徨、或焦虑的新生引导上大学生活的康庄正轨。榜样力量,指引前行;以老带新,互学共进。因互助而形成的友谊是长久的,“百人服务团”的服务周期并非局限在新生入学的数月或一年,服务团的培训学习和交流活动也没有受到周期的禁锢,当学弟学妹成长为学长学姐,他们带着感受到的温暖和感动为服务团注入新鲜力量。如今,“百人服务团”的规模早已突破了“百人”之数,但它背后所蕴含的传帮带互助精神和形成育人合力的韧劲儿,会承载着海大人的蓝色基因,每年上演着接力与传承。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以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以“百人服务团”为育人载体,加强朋辈教育实践,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创新实践育人新模式,旨在培养“笃学、思辨、阳光、利他,兼具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学院在打造“百人服务团”特色育人队伍基础上,提升实践育人的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营造学院育人氛围,提升学生能力素养,打通思政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探索实践育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