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0位献血者荣获“献血之星”称号 疫情期间全市共有3.3万人次参与无偿献血)
今年6月14日是第17个“世界献血者日”,活动主题是“安全血液拯救生命”。王春秋、谭锡博等30位长期固定无偿献血者荣摘大连市第十六届“献血之星”殊荣。记者从市血液中心了解到,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共有3.3万人次参与献血,以“献血之星”为代表的爱心人士有效地保障了我市疫情期间临床用血供应。
老“献血之星”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谭锡博和孙女一起参加活动。图片来自受访者)
今年6月14日,大连市无偿献血者志愿服务队队长谭锡博迎来60周岁生日,我国《献血法》规定的献血者年龄上限是60周岁,这意味着她不能继续参与无偿献血了。由于6月14日要组织活动,6月11日,谭锡博在大连市血液中心最后一次捐献了两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参与无偿献血36年,献血226次,累计献血115600毫升,相当于20多位正常体重的成年人的全身血量,连续11年获得大连市“献血之星”称号,多次荣获“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这是这位老队长的成绩单,谈到今后无法再献血,她表示没有遗憾,“我在很多年前就给自己定下目标,献血超过200次,献血量超过10万毫升,这个目标超额完成了,即便不能献血,我还可以作为志愿者,继续参与无偿献血者招募活动。”谭锡博说,让她自豪的是,她还带动家人、朋友、同事参与无偿献血,“从我孙女一岁半开始,我就带着她参加活动,她以后一定会像我一样,成为一名光荣的献血者。”
据了解,自2005年世界献血者日始,我市开展了“献血之星”评选,至今,已经评选出近500位“献血之星”,其中有国家干部、医生和高校学生、工人、外来务工者等,还涌现出夫妻“献血之星”。荣获我市本届“献血之星”称号的30人全部是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
全市3.3万人次献血战“疫”
6月12日上午9点多,大连市血液中心机采科已经接待了多位无偿献血者,他们中有中老年人,也有年轻人,有土生土长的大连人,也有定居在大连的新市民,他们大多都是固定无偿献血者。
献血分为献全血和献血小板。献全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而献血小板间隔不少于两周,固定无偿献血者会在间隔期结束后主动来献血。2019年全市城乡全年约9万人次参与无偿献血,有效地保障了3万余名需要输血救治患者的用血与安全。
今年55岁的姜丽滨老家在湖北,2013年追随女儿来到大连定居,她说在老家时也参加过无偿献血,来到大连后,接触到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无偿献血的意义,促使她成为一名固定无偿献血者,目前她献血次数超过了50次。疫情期间,她牵挂着老家的亲人,也牵挂大连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我们普通老百姓没有机会冲锋上阵,只希望通过献血尽一份力量。”仅疫情期间,她就捐献过8次血小板。
受疫情影响,大连市血液中心血库存量持续下降,市血液中心采取各种宣传方式招募献血者,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组织动员干部职工无偿献血,共有3.3万人次参与献血,为保障我市临床用血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