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温州农民夫妻田间快乐跳曳步舞火遍全网 最近,他们也陷入了“网红的烦恼”)
近日,浙江温州一对农民夫妇跳舞的视频火了。主人公彭小英今年45岁,范得多49岁。夫妻俩除了照看八亩菜地之外,最大的乐趣就是一起跳自编的曳步舞。没有灯光和华服,屋前和田埂就是舞台,他们以最真实的快乐,感染了无数人。现在,他们在短视频平台的粉丝总量已经超过三百多万,自编的曳步舞融入农村生活的缩影,更是引来上千万粉丝点赞。
(范得多夫妻带着二女儿和小儿子跳舞,大女儿和其他亲友帮他们拍。)
■新动态
被央视“点名”和张凯丽连线
12日晚,央视新闻《相对论》来到江北村,倾听“曳步舞夫妻”的故事。在直播中,央视新闻给了彭小英夫妻一个惊喜——与在北京的张凯丽连线。小英夫妻二人特别喜欢张凯丽在《渴望》中饰演的刘慧芳。见到《渴望》里的女主角,小英激动到搓手。
张凯丽夸赞道:“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甚至是坎坷,他们依然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渴望一切都变得特别美好。小英就是生活中的慧芳,才能让丈夫站起来,很了不起!”
谈跳舞
丈夫曾饱受情绪疾病困扰,尝试跳舞解压
记者:听说你丈夫曾因为车祸患上情绪疾病,你愿意讲讲吗?
彭小英:十多年前,他出过一次车祸,受伤严重,下巴受伤,磕坏4颗牙齿。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康复过程中,他总是反复回忆出车祸一瞬间的画面。事发后一年,他被确诊患上了情绪疾病。他变得特别没有安全感,一看不到我就紧张不安、手脚抽搐,经常一个人坐着发呆,晚上睡不安稳,曾经多次睡到半夜,坐起身来胡思乱想。出车祸之后的十几年间,范得多一直需要靠药物维持情绪和睡眠的稳定。
记者:丈夫的情况也让你压力很大?
彭小英:由于他身体不适,我们十几年来几乎形影不离,家里大部分的担子都压在我身上,要忙活家里的生计,还要照顾丈夫孩子。大概四年前,我也因为压力太大引发身体不适,医院一检查,啥毛病也没有,医生建议应该多运动运动,排解下生活压力。
记者:你们从那时开始接触了曳步舞?
彭小英:是的。当时在朋友的建议下,我开始接触广场舞、曳步舞。相对比广场舞,我更喜欢曳步舞的节奏和速度,它的配乐律动感更强,也让我出汗的速度更快。学习跳曳步舞的过程也让我感受到身体的放松状态,我开始尝试拉上不爱运动的范得多。 谈影响
持续跳舞使丈夫摆脱药物,脸上开始挂起笑容
记者:丈夫是怎么爱上曳步舞的?
彭小英:我刚开始给他推荐的时候他也有些排斥,后来,我到广场跳舞时,他就在旁边看着。几天后,他慢慢地跟着音乐一起学着跳起来,音乐的节奏和手脚的配合也让他感受到了乐趣,他开始接受了曳步舞。
在那之后有半年的时间,我俩坚持早晚各练一两个小时的曳步舞,我们跳得并不专业,但蹦蹦跳跳地,让我们很解压。我发现,他一跳舞身体就很放松,出汗也快。最重要的是,他运动完后入睡时睡得很沉。
之后,我陪他去医院复诊时,医生一检查发现他恢复得很好,精神状态、身体各项指标都非常健康,建议我们可以减少药量。后来,持续的运动让他有了稳定的睡眠质量,白天精神状态也很好。如今,在医生的多次诊断后,他可以不用再服用药物。
记者:除了睡眠质量变好,跳曳步舞给丈夫带来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彭小英:最大的改变是他体验到快乐的感觉。在跳舞的时候笑容不自觉地就挂在他脸上,生活中他还能跟我玩闹、开玩笑,这让我非常意外。以前因受情绪困扰,他整天闷闷不乐,十几年来脸上从未有过笑容。
谈走红
传递快乐倍感荣幸,希望给他人带来启示
记者:如今田埂间就是你们的舞台,还自己编舞上传网络火了起来。
彭小英:是的,最近在网上传得很火的那支舞蹈就是我们自己编的。大概在今年4月,我们想,跳了那么久,是不是可以编一支属于我们自己的曳步舞。于是,我俩就琢磨着把农村生活的一些缩影编进舞蹈动作里,像奶奶梳头的样子,妈妈在灶台边拉风箱的动作等,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的回忆。在这个自编舞的最后,我们还做了一个“再见”的动作,表示我们现在的生活慢慢都变好了,以前这些生活的酸甜苦辣,都已经可以说再见了。编完舞并跳熟之后,女儿就帮我们录了下来,并上传到短视频平台,没想到有很多人在看,这支舞没过多久就火了起来。
记者:如今你们的故事和舞蹈在全国走红,如何看待这件事?
彭小英:很多人说我们的短视频可以传递快乐,这让我们感到很荣幸。过去十几年我们曾经历苦痛,但如今,因为跳舞带来的欢乐让范得多摆脱了多年的苦恼,我们乐于将这一切与大家分享。最近,有不少有情绪疾病的朋友找到我们探讨经验,我们乐此不疲,因为十多年了,我们很清楚,没有什么比快乐重要。
成名之后:生活变复杂了!
自从彭小英和丈夫跳“曳步舞”的视频登上新闻热搜后,手机里每天几乎要收到几十上百个微信好友申请,还要应付数不清的从全国各地打来的电话。夫妻俩从没见过这种阵势。有人从外地赶来只为和她拍一张照片;嗅到商机的老板辗转找熟人想跟她合作;以前镇里从未见过面的领导也主动来家里,让她开直播帮忙宣传;全国各地的记者们排着队要采访她;连过去只在电视里看过的综艺选秀节目也邀请她去参加。这对农民夫妻因为突如其来的热度,陷入“网红的烦恼”……
“生活变复杂了,脑子转不过来”
星期六一大早,彭小英便跑去药店,用白色塑料袋拎回一兜子药。一夜之间,她的嗓子全哑了——就在前一天,她和丈夫接受了几家电视台的拍摄采访,前后接待11人。
按照原计划,这天上午杭州来的电视台要做采访,也取消了。她实在太累,粉红色的保温杯里用热水泡着胖大海,一到家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就赶紧上楼补觉,直到午饭前才醒来。
彭家的午饭简单,这几天家里进出的客人多,亲戚们都过来帮忙下厨。菜刚端上桌子,村长就带着镇上管宣传的干部来了。几句寒暄过后,对方讲明来意,想让夫妻俩帮忙推广当地的农产品,并劝他们要抓住机会,“网上的红啊、粉丝啊,就是这一阵啦。”
过去几十年里,这个位于温州瑞安西部地区的村子从未像现在这样被人关注,它所属的马屿镇,有点名气的产业是制造眼镜和鞋子。村里的青壮年有的跑去外省做生意,有的进了本地鞋厂。
今年受疫情影响,村子里种的花菜滞销,彭小英和丈夫范得多成了他人的指望——在抖音和快手平台上,夫妻俩的几个账号粉丝加起来超过314.4万人,最高的一条视频播放量是1164.9万,是名副其实的“网红”。
彭小英不到1米6的个子,长及后背的头发染成了红棕色,有时跳舞会扎成低垂的双马尾。她身形有些发胖,笑起来会露出一排大白牙,挤得眼角的皱纹形成一条条深沟。只要音乐响起,头发就跟着身体一起跳跃。范得多与彭小英相差五岁,体型偏瘦,比妻子高出半头,皮肤晒得黝黑。大部分时候他是那个协助妻子的角色。
客人走后,夫妻俩犯了难,“我俩字都不认识几个,这些(带货)怎么弄都不会啊。”他们小学都没毕业,光是看懂网友在视频下的留言,就要花费一些时间,连视频里的一些配文,也是请教孩子后再打上去的。
这段时间里,还有从未谋面的人通过电话、微信、短信联系他们,有想搞广告合作的、有想让他们加入团队包装造星的。夫妻俩搞不明白,便干脆都拒绝了。
他们从没想到过自己的生活会因为跳舞的视频被改变,总觉得现在这些事“脑子转不过来了”,担心分辨不清那些陌生来人的真实目的,更怕得罪对方。对彭小英来说,“生活变得复杂了。”
就像半个月前在家里第一次接到电视台的电话时,她和丈夫吓得手发抖,“哎,还以为是犯了什么错,是不是跳舞不让用毛阿敏的那首歌《渴望》,人家找上门了。”
“和那些最苦最难过的日子比,现在这些又算什么呢?”
头两年,夫妻俩在广场跳舞有些小名气,好多人想跟着他们学,一年一个人象征性地给300元的辛苦费,后来偶尔有表演场合需要舞蹈的,也会找上门,一场表演按人头给“点心费”,1个人50元。
最开始,村子里也有些闲言碎语,“有这个工夫去跳舞,累死了都,还不如在家休息。”夫妻俩也不管这些声音,还是接着跳。
早在两年前,彭小英陆陆续续就在网上发布跳舞的视频。有时是夫妻俩一起,有时是与二女儿、小儿子四人一起,跳舞的地点一直在变换,从公园到亲戚家的小区,从白天的广场到晚上的桥下。
直到今年4月初,两人在疫情期间因为无聊,自编自跳了一曲毛阿敏的《渴望》,背景是在老宅前,范得多穿着上世纪70年代老汉常穿的蓝色外套,脚上踩着绿色解放鞋,头上还戴着竹编的斗笠。
视频发出去后的那天晚上,他俩的账号里一直显示99+的新消息,粉丝数不断往上涨。至今,夫妻俩也没完全搞明白那条视频为何走红,只记得两人兴奋地看手机到晚上三点还没睡,“从来没有这样过,就像突然下大暴雨似的。”
范得多只能看懂一些简单的字,一些网友的评论需要通过孩子的转述,“看了评论,越来越开心,越来越有动力,觉得自己心情很好。”
但随之而来的是质疑声。在那些跳舞视频里,他俩放得开动作幅度也大,身体跟着节拍的律动感摆动,没有一丝拘谨和害羞——这让他俩看起来和传统印象中的农民差距很大,令不少网友觉得他俩是“假农民”,怀疑他们的真实身份是“舞蹈老师”。
早期跳舞时,他们经常穿着看起来很潮流的运动服套装,脚上运动鞋的logo也是知名运动品牌。这些画面在他们走红之后,成为网友质疑他们真实身份、包装炒作自己的证据之一。
“这些衣服,都是我大女儿给我们买的,鼓励我们跳舞,说这样穿年轻好看,”范得多觉得委屈,“45一双,你说是不是真的?”大女儿丹丹在瑞安市里一家舞蹈工作室当爵士舞老师,是她帮父母注册了视频账号。
在那些“假夫妻”的评论之下,彭小英说自己不生气。她指着中间的茶几回答,“就像你我之间隔着这个桌子,他们高兴就让他说,没事。”
彭小英还记得那时为了让丈夫心情好一点,陪他跳舞跳到自己的脚部受伤,有一天早上醒来,已经痛得无法挪动,从二楼卧室下到一楼客厅的每一步,她都是坐在楼梯上,一级一级地挪下来。“所以啊,和那些最苦最难过的日子比,现在这些又算什么呢?”彭小英这样劝自己。
本版图文综合《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央视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