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8日,中国法治建设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表决通过,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民法典时代。为学习好、宣传好这部法律,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积极行动起来,迅速成立民法典宣讲团,师生们以高涨的热情、专业的态度、敬业的精神积极投身于民法典普法当中,大力开展送法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部队、进网络,切实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为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工作答卷。
一、周密部署、精心筹备,法学院民法典宣讲团人气“爆表”,站稳“C位”
为保证民法典宣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法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精心筹备,多次开会研究讨论、谋划部署相关工作,为宣讲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6月17日,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民法典宣讲团正式成立,成员包括12名法学专任教师及106名研究生,宣讲团团长由大连海事大学民商法学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博士生导师翟云岭教授担任。宣讲团成立后,引起海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吸引央广网、新浪大连、搜狐新闻、网易大连、澎湃新闻、大连日报、天健网等多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掀起一股民法典学习热潮。
二、练好内功、强基固本,切实做好宣传员培训工作
为了能够呈现更加丰富深刻的宣讲内容,提高民法典宣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法学院于6月24日下午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开展了宣讲团培训会,由学院2017级民商法学博士生赵婧薇为106名宣讲团的研究生成员进行了《民法典》宣讲的主题培训。培训会上,法学院团委书记于杰鼓励宣讲团成员们通过合作组团等方式,在线上线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讲活动,以专业精确的阐释、形象生动的讲解,推动民法典宣讲走进基层,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为了提高民法典宣讲水平,使普法宣传“有内涵”“有温度”“接地气”,宣讲团的师生在准备阶段做了大量的工作,成员们共同查阅资料、组织线上研讨、编制内容丰富的民法典授课提纲,在工作和学业都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仍然主动联系有培训需求的单位集体,结合实际需求,写提纲、找案例、做课件,用心用情备好每一课。为了能讲出“烟火气”“百姓味”,宣讲员们专门请教有基层群众工作经验的前辈,用更贴近生活的例子对法律条文进行讲解,让民法典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三、有广度、有深度、有力度,民法典宣讲“持续升温”
宣讲团成立以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做好民法典宣传教育工作,学院安排专人精准对接社会各类群体的学习需求,快速响应、精心组织,切实保障宣讲工作有广度、有深度、有力度。
6月17日,大连市率先开展“我读民法典”活动,大连市司法局举办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人员民法典培训专题讲座,邀请宣讲团团长翟云岭教授聚焦民法典核心要义和重点内容,通过现场演讲+视频会议的方式,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村民评理说事点”人员700余人做了精彩讲授。
6月18日,翟云岭教授以线上直播的方式面向海大师生、校友及社会人士作题为“《民法典》合同订立规则的修订”的宣讲,全面系统地阐释了民法典的重大政治意义及重要价值,深刻解读了《民法典》编纂中对原《合同法》订立规则相关法条的完善和创新之处,为参会人员理解民法典法条规定提供了专业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观点参考,讲座吸引了近900人在线聆听。
6月23日,应大连海事法院邀请,翟云岭教授为大连海事法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第8期海法讲坛作《民商事审判中对<民法典>规则的理解与适用》专题讲座,通过深入浅出、全面系统的解读和讲授,为全院干警了带来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随着民法典宣讲的不断“升温”,宣讲活动也吸引了校外专家学者的加盟。受民法典宣讲团邀请,7月13日,宁波海事法院海事庭吴胜顺庭长为海大师生作题为“《民法典》施行后海商法的特殊性及其融合”的主题宣讲。吴胜顺庭长运用丰富的审判实务经验以及理论知识储备,深度解读了《民法典》施行后海商法的特殊性以及融合,对推动《民法典》的学习宣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月17日,翟云岭教授以现场讲授+视频直播的方式,为大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全体教职工作民法典专题培训。讲座中,翟云岭教授对民法典出台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民法典的“亮点”、民法典对经济体制进而对国有资本、国有企业的影响、民法典对个人权益的保护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精彩解读,进一步提高了集团系统职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开展工作,运用法治的方式处理问题,依靠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7月31日,李国强教授以“《民法典》适用中的体系思维及规则举要”为题,为大连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及其分公司作民法典专题培训,讲座在大连主会场和八个分会场同步开展进行。李国强教授围绕“法律行为、合同”“用益物权、土地经营权”“违约责任”“未成年、成年监护”“民事责任”“典型合同”等几方面内容对民法典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读,为企业员工理解民法典、运用民法典提供了有益帮助。
四、使命在线、担当在线,海大“后浪”贡献青春力量
机关军营里,社区农家中,在民法典宣讲的绚丽舞台上,始终活跃着海大青年学生的身影。这些“后浪们”主动学习,做足功课,积极开展鲜活的普法宣传,为提升居民法律素养、促进法治文明建设贡献海大学子力量。
法学院19级研究生何其珍、朱明倩、刘新洋、吉发升积极响应学院号召,组成“星海法思”宣传分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小分队成立伊始,就借助微博号“星海法思”推送每日有关于《民法典》相关知识的趣味问答,并设置了精心准备的《民法典》法条和独具海大特色的精美书签作为每日抽奖礼物。7月8日,“星海法思”宣传分队有幸对我校1982级校友、宁波海事法院海事庭吴胜顺庭长就“《民法典》出台后对海事案件审判影响”等问题进行了专访,并第一时间对专访文字实录进行整理刊出,供大家学习参考。
7月10日,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民法典》宣讲团的四位成员潘云竹、王泽芯、张雨薇、王怿凡,来到北部战区海军某部队,开展“普法宣讲《民法典》进军营”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以案释法、现场交流和有奖竞答的方式,结合官兵关注度高的热点话题,对《民法典》的核心要义、重点内容进行宣讲。授课现场,四名宣讲人员轮流上台授课,分别对《民法典》中“物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与“侵权责任编”进行介绍。重点对“军婚”“见义勇为”等关乎军人合法权益的规定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实际涉法案例、网络热点话题,帮助官兵理解记忆法典中的新规定。
7月14日,大连海事大学法学硕士巩玮积极响应学院号召,深入济南市钢城区人武部营区开展《民法典》宣讲,用精彩的一课让官兵感受到一股清风般的凉爽。面对官兵的疑惑,巩玮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与官兵从政治、生活到工作等各个方面侃侃而谈。一句句通俗易懂的语言,一个个生动直观的镜头,拉直了在座官兵、专武干部心中的问号,大家对编纂民法典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了解。
家住福建省松溪县的朱梦颖同学也积极加入到了民法典的宣讲活动中。虽然在疫情期间,同学们都分散在祖国各地,只能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交流,但她很快和同为2019级法学硕士的魏洁、李欣邑、王翘楚三人组成了宣讲小队,并确定了以实地宣讲为主、四地共同分发宣传小册的宣讲方式。通过多渠道联系和紧锣密鼓的筹备,7月10日下午,朱梦颖为松溪县司法局主要领导干部,司法局下辖乡镇司法所、各法律服务机构主要干部进行民法典宣讲,内容涉及合同、婚姻家庭、继承、侵权等多方面的内容,宣讲获得了司法局领导们的高度赞扬。在和司法局领导干部的交流中,朱梦颖了解到,基层普法的难度较大,很多乡镇干部对法律一知半解,常常导致农村纠纷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最终影响农民日常生活的和谐,她认识到仅仅在司法机关宣讲民法典远远不够,真正的民法典宣讲应该深入到最基层,深入到乡村干部、农村群众中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民法典的内容。在积极联系和充分准备后,7月15至16日,朱梦颖又分别在松溪县旧县乡政府和茶平乡政府举行了两场宣讲会,主要宣讲对象为两乡政府主要干部和下辖所有村的村主干。为了结合农村工作实际,朱梦颖在宣讲内容中增加了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内容,通过请教有乡村工作经验的前辈,用更贴近生活的例子对法律条文进行了讲解。
“你可能认为她是高冷女神?事实上,她温暖而热情......”2019级民商法方向研究生赵文静化身B站Up主,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优势,创新宣讲形式,在B站上以动画视频的方式宣传民法典,积极推进民法典宣讲进网络。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 通俗幽默的语言,赵文静对民法典的编纂历程、重要地位及意义、体系架构及重要修订内容等几个方面对《民法典》进行了解读,起到了良好的宣讲效果,有效扩大民法典宣传的覆盖面。
接下来,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全体师生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切实履行高校服务国家、服务社会责任,面向社会开展常态化普法宣讲活动,积极营造学习、宣传、实施民法典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民法典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