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养老服务机构“解封”
8月23日起可有条件恢复家属预约探望
即日起全市各救助管理机构、殡葬服务单位、婚姻登记机关等,有序恢复正常工作秩序
8月16日,大连市民政局先后发布《关于重新恢复养老服务机构服务秩序的通知》、《关于民政社会事务领域服务机构有序恢复工作秩序的通知》,这些服务机构有序恢复服务秩序。
重新恢复养老服务机构
服务秩序
8月16日,大连市民政局发布《关于重新恢复养老服务机构服务秩序的通知》。
根据通知
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敬老院、光荣院、残疾人托养中心、常年病托管中心,下同)自8月16日起,解除在院工作人员封闭,院外工作人员有序返院;
8月23日起,有条件恢复家属预约探望;
8月30日起,有序安排院外新聘用工作人员和新招收养员入院。
有序恢复养老服务秩序
需满足这些条件
大连市民政局同时还发布了《养老服务机构有序恢复服务秩序工作规范》(第二版)。
根据规范,各地在严格做好养老服务机构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分三步有序恢复养老服务秩序。
8月16日起
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封闭在院工作人员可实行“点对点”管理,即回家生活、在院工作,“家—单位”两点一线,员工可自行乘坐非公共交通工具或由机构负责安排院内专人专车统一接送上下班。院外工作人员按照市指挥部的相关要求,在做好核酸检测、血清检测和“卡码双测”(国务院客户端疫情防控卡、“辽事通”健康码)的基础上,有序安排入院。
8月23日起
有条件地恢复家属探望,即采取“限定时间、限定人数、限定路线、限定区域(不进入生活区)”等方式与机构进行预约探访,探访人员需进行“卡码双测”。
8月30日起
新聘用工作人员和新招收养员在做好核酸检测、血清检测和“卡码双测”的基础上,有序安排入院。
提倡家属“在线”与在院老人联系
根据《规范》,来自低风险地区返院、新入院的养员和工作人员,应取得7天内有效核酸检测以及血清检测阴性结果报告,并进行“卡码双测”,凭绿卡绿码进入养老服务机构,并在隔离观察7天无异常后,可转入生活区。
来自中、高风险地区返院、新入院的养员和工作人员,需进行2次核酸检测和1次血清检测,凭核酸检测、血清检测阴性结果报告和绿卡绿码进入养老服务机构,在机构隔离观察14天无异常,再转入集中生活区。
禁止机构开展人员聚集性活动。在院养员原则上不出机构,养员外出重新回机构的按返院入院程序办理。员工必须严格遵守院外生活承诺及要求,不接触国内重点地区和境外归来人员,非必要不离连。
各养老服务机构在疫情期间应加强值班值守,不得擅自对外开展发热病人诊疗排查活动,继续禁止外卖、快递等非必要人员进入院区。
提倡家属通过视频、微信、电话等方式与在院老人联系。确需探望的,应佩戴口罩凭“卡码双测”的绿卡绿码,按照“限定时间、限定人数、限定路线、限定区域(不进入生活区)”等方式与机构进行预约探访。
这些服务机构也有序恢复
8月16日,大连市民政局发布《关于民政社会事务领域服务机构有序恢复工作秩序的通知》。根据通知,即日起,全市各救助管理机构、殡葬服务单位、婚姻登记机关等民政社会事务领域服务机构有序恢复正常工作秩序。
救助管理机构
坚持做好站内服务区域和工作人员每日环境消毒和卫生防护工作,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站内。
对入站救助人员要做好登记扫码、测温消毒等防控工作,严格实行分餐、分宿等救助工作规范,对符合条件的及时提供资助返乡服务,确保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殡葬服务单位
要强化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引导劝导群众从简从快错峰办理丧事,减少逗留时间,外来人员一律佩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
殡仪馆延迟恢复正常遗体告别和守灵服务,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公墓等祭祀场所要重点加强“中元节”“寒衣节”等传统祭祀日的服务保障工作,制定祭祀活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防止祭祀活动发生人员踩踏、交通拥堵、火情火灾等事故。
婚姻登记机关
要做好通风消毒、佩戴口罩、登记员和当事人物理分离等日常防控工作,继续开展预约登记服务,强化电话、网络或微信预约服务保障,尽可能提前与当事人确定具体办理时间,实行分批分时段办理登记,将人群聚集导致交叉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