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5月到旅顺口区长城街道曹家地村驻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曹艳鹏将主要精力聚焦到一枚小小的樱桃上,为曹家地樱桃“缝制”鲜亮的品牌外衣,经过两年不遗余力地推广宣传,让曹家地樱桃搭上了电商这班车。在她的推动下,樱桃种植户从生产者变成了经营者,激活了发展新动能,奔小康的路上又多了一份助力。2020年,曹艳鹏被评为大连市十佳第一书记。
种植户们的困惑
“樱桃上也不刻字儿,谁也不知道是我种的”
旅顺口区长城街道曹家地村大多数村民都种植樱桃,2010年,曹家地村的樱桃就获得过多项大连市级荣誉。2018年5月,来到曹家地村担任第一书记后,曹艳鹏也被当地的樱桃征服了。
吃着蜜汁爆浆的大樱桃,曹艳鹏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樱桃,为什么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呢?”作为工作在旅顺、生活在大连的人,她本能地提出了这个疑问。或许是法官这一职业使然,曹艳鹏决定好好地调查一下,不久她就找到了答案。“有一天,我到农户果园走访,看到一个脸生的大姐正在让果农们把刚下的大樱桃码入一个个精致的包装中,包装盒让人眼前一亮,可这产地和果园怎么印的都不是我们曹家地?”曹艳鹏详细询问后得知,这位大姐是做网店的,每年都来曹家地村收樱桃,进购价28元一斤,在网上最高能卖到68元一斤,每年都有很多回头客。
看着一旁忙碌的樱桃种植户,曹艳鹏问:“大叔,现在有网店老板现场教学,你也学学怎么卖个高价钱,多赚一些啊!”
大叔回答:“我念书少,商标、网店啥的也不会,我现在只管种樱桃,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多省事。”“大叔,网上那么多人年年都在找你家的樱桃,但没人知道你的果园,你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好樱桃,在给别人作嫁衣。”这位农户朴实地说:“那咋办,樱桃上也不刻字儿,谁也不知道是我种的,谁让我不会呢,还是踏踏实实种地吧。”
闯出来的知名度
为曹家地樱桃“缝制”品牌外衣,四面出击宣传推广
“樱桃上也不刻字儿……”这句话扎进了曹艳鹏的心里。她进而调查得知,曹家地村是旅顺最早种植大樱桃的村庄之一,农户几十年来的种植经验打造了优质的果品,在水果贩子中口碑很高,可消费者对曹家地一无所知。“难道樱桃上真的不能刻字吗?”从那以后,她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她拜访了很多人,得到的答案是,樱桃个头小,樱桃上的确刻不上字,但是可以为曹家地樱桃注册品牌、打造知名度,一语惊醒梦中人!
为了让“曹家地樱桃”走出去,曹艳鹏和村两委们开始了艰难的品牌建设之路。2019年初,曹艳鹏和村两委开始张罗建立“曹家地”农产品品牌,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数个版本的LOGO摆在他们面前,最终,一个中英文组合的LOGO脱颖而出,被选为“曹家地樱桃”的标志,这个品牌形象也在国家版权局进行了注册。2019年8月28日,国家版权局下发了作品登记证书。
2019年3月份,曹艳鹏早早地开始制作曹家地樱桃宣传片,印制专属农产包装、品牌宣传册、封箱胶带、食品级塑料袋、印有LOGO的多色气球、展架、展板、展旗等周边产品。
曹艳鹏和村两委的干部们用了2个月时间,为曹家地樱桃“缝制”了漂亮的品牌外衣。受制于成本因素,曹艳鹏只能一边做品牌宣传,一边做电商推广。她找到的第一个突破口是与高校交流,搭建农产品产学研平台。
2019年4月25日,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一行15人来到曹家地村,对樱桃产业发展、电商和农产品对接、乡村旅游发展潜力等进行调研。6月6日,双方签订共建电子商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备忘录。
去年6月17日,大连市委党校杨晓猛等4位教授到曹家地村调研,帮助曹家地樱桃出乡入市。也是在去年6月,曹家地村被列为“辽宁乡村行”电商平台大连樱桃直供基地,开始了“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模式的探索。
去年7月3日,曹家地村与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共同举办旅顺曹家地樱桃文化交流会,曹家地村的明星产品“先锋”“巴托”等六个品种的大果和特大果,成功吸引了来自俄罗斯等6个国家留学生的青睐,曹家地大樱桃成了“中外友好的使者”。在这次活动中,多国面孔、多国语言围绕着曹家地樱桃品鉴的场景被制作成视频宣传片,在青泥洼大商步行街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视频被传到网络上也引来不小的关注度,让民众和网友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记住了“曹家地”。
乐见果农新变化
从生产者变成经营者,激活发展新动能
从2019年年初至今,曹艳鹏经历了两个完整的樱桃季,她也成了曹家地樱桃名副其实的代言人,电视上、报纸上、展销会上、论坛上,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曹艳鹏有了“樱桃书记”的称号,在一些场合,大家见到她都不喊名字,直接说“看,樱桃书记来了!”
每当听到这个称呼,曹艳鹏的心里美美的。她说,自己的IP不重要,重要的是,曹家地樱桃这个大IP知名度越来越大了。今年的樱桃季,大连本地多家新闻媒体慕名而来,到曹家地村采访报道,还有一家全球500强企业来到曹家地,举办了多场快消品与樱桃相融合的直播活动,让曹家地樱桃增加了曝光度。
更让曹艳鹏感到欣慰的是,经过近两年来品牌化建设的努力,曹家地樱桃农产在品牌化销售下单价上浮30%左右,种植户们得到了实惠。
今年4月23日,曹艳鹏组织多位村民们参加了电商培训,学习农产品网络带货,学习抖音小视频经营。种植户思想观念的转化,是曹艳鹏最乐意看到的。
今年6月,本报记者来到曹家地村实地探访。曹艳鹏带记者来到樱桃种植户王美青大姐的露天果园里,见到王美青,她就夸赞说:“这两年,美青大姐是变化最大的一个,她家的樱桃大部分都通过网上销售,现在已经是我们村的网红了。”
当记者和王美青交流时,她的电话、微信不时地响起,大都是催促她赶紧发货的。采访期间,电商、微商、直播这些词儿不时地就从她的口出蹦出来,用她的话说,“现在是电商时代,如果跟不上形势,做个农民都不合格!”
王美青说,曹艳鹏书记给村里的樱桃种植户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是思想上的,也是行动上的,“要不是曹书记引入了这么多的资源,我们哪能跟得上形势啊?她在前面做推广、闯品牌、直播带货,我们在后面跟着跑就行。”
“两年前,我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怎么种樱桃上,现在我是雇人干,我自己主要研究市场、研究买家,把好吃的樱桃卖出个好价格,我比以前还忙了,当然,收益也比以前大多了。”说起自己的身份转变,王美青觉得,从生产者向经营者转变,这是新时代农民的一个必然趋势。
采访即将结束时,曹艳鹏说,她就盼着村里能有越来越多的“王美青大姐”出现,这样,种植户从生产者变成了经营者,农村发展的新动能一旦激活了,老百姓的小康生活就更加顺畅了!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来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