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知劲草,危难见英雄。当新型冠状病毒无情地向人们袭来之时,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冲锋向前,坚守一线的抗疫英雄,而在无数守卫家园的抗“疫”雄师中,有30年党龄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发热门诊负责人,大连医科大学感染病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朱英教授所带领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的医护人员无疑是冲在最前线的先锋队伍。从1月20日组建发热门诊至今,200多个日日夜夜,经历了武汉、境外输入、黑龙江、吉林、北京、新疆,乃至大连本土的疫情发展。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疫情,朱英教授用自己的专业、担当和30多年的感染学科临床经验,带领团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担当着使命,以无畏的战斗者姿态冲锋在前,义无反顾为大连人民筑起了生命的屏障!
守卫家园 勇者无畏
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发生以来,作为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紧急行动,于1月20日迅速组建了发热门诊,做为发热门诊的负责人,朱英教授一头扎进门诊中,梳理流程、制定相关制度、培训医护人员、疑似患者的筛查会诊……经历过SARS、甲流、禽流感,我和我们的团队非常清楚站好这个岗位的意义,和所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医务工作者一样,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大医一院发热门诊中的第一例新冠确诊患者是朱英教授亲自采样并护送到六院的,而之后每一个高度疑似的患者,她都会亲自上阵,核酸采样,为患者听诊,不遗漏任何一个病例。“我们的团队都是如此,5月底之前,发热门诊和住院病人中绝大多数核酸检测都是副高级以上的医生亲自做。”
发热门诊面临的更大挑战是在2月8日医院组成数百人精英团队驰援武汉后,守家园的任务更加重了,医院疑似患者的危重症救治一下子完全落到了发热门诊头上,朱英教授告诉记者,截至到3月底,发热门诊抢救了43个患者共计234人次的危重症抢救,平均每天将近5人次抢救,怎样的惊心动魄和高压力可想而知。
7月22日大连发生疫情以来,大医一院派出千余名医护人员深入到重点地区排查,而发热门诊承担了重点关注地区患者的救治、排查和留观任务。在院领导的支持下,门诊中医生也增加到了22人,“为了保证轮转医生的安全性,以及诊治的准确性,我们科室每天都会给大家做培训。”朱英教授告诉记者说。
众志成城 不辱使命
医务人员0感染、新冠病人0漏诊、重症病人0差错事故,多么难能可贵的三个“0”。面对着国内外一次次疫情新变化时的指导思想和相关要求,朱英教授带领着团队每一次都众志成城,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抗疫一线的各项艰难任务。
如此辉煌战绩的背后,凝结着朱英教授和她所带领的团队200多个日夜舍生忘死、兢兢业业的苦心坚守,更彰显了科室的超强战斗力和专业性。厚积才能薄发,做为大连市引进的医疗人才,朱英教授在肝病学和感染学领域都有着较高的临床和学术地位,是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终末期肝病学组委员,辽宁省医学会肝病分会候任主委,辽宁省医学会传染病分会副主委,辽宁省感染性疾病质控中心副主任,大连市医学会传染病分会候任主委……,从2005年担任主任以来,朱英带领团队五年上一个台阶,成为辽宁省感染病学重点专科,辽宁省张红蜥蜴结合肝病重点专科,全国脂肪肝规范诊疗中心。每一个响当当的名头都是业界对朱英教授以及她所带领的感染科专科水平的高度认可和肯定,更加成为抗疫以来,这支团队战斗力最强有力的证明和体现。
不忘初心 发挥特色
中西医结合肝病诊治是朱英教授的研究方向,更是大医一院感染科的鲜明特色,“抗疫以来,我们全身心投入到抗疫中,半年多以来,肝病诊治工作只恢复了一个月,目前处于停诊状态,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但我们无怨无悔,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一切早日步入正轨。”朱英教授告诉记者说,就目前全球的疫情情况来看,不容乐观,以后新冠疫情的防治将成为常态工作,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防控。“做为抗疫的‘前哨兵’,我们不会有丝毫放松,站好岗,守好家园。”朱英教授告诉记者说,疫情稳定后,科室肝病学科建设工作将重新提到日程上来,“十几年来,我们在肝病临床诊治和学术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我希望能将我们学科特色发展更进一步,推进中西医结合肝病治疗研究成果,惠及更多的肝病患者。
采访后记
与朱英教授的采访进行了3个半小时,因为大连已经连续几天零确诊、零无症状感染者,所以才能让战斗在守卫家园一线上的她们暂时喘口气。听她零散的讲一个个抗疫细节,记者提出了很多人都想了解的问题:为高度疑似患者亲自采样,每一次都冲在最前面,当时人们对于新冠的高传染性充满了恐惧,朱教授那时真的不怕吗? “怕,这是我从事感染科工作30余年来,遇到的最可怕的传染病,但是我责无旁贷,科里的几个医生孩子都还小,有的身边还有年迈的父母。无论是年龄上,专业性上,还是对传染疾病的经验上,我都义无反顾。因为这是我的责任和使命。”就是这种身为医者的使命感和学科带头人的责任感,让朱英教授带领她的团队不辱使命,将抗疫一线守护地严丝合缝,铸就了医务人员0感染、新冠病人0漏诊、重症病人0差错事故的辉煌战绩。并非“铁人”的她也曾出现健康问题,在长时间精神高度紧张和身体高度透支的双重压力下,朱英教授也曾出现心理问题,200多天24小时亲全天会诊,让她一度对电话震动声音十分恐惧,对防护服深度排斥,说话喘不上气……“还好这种情绪只持续了十几天,感谢我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感谢院领导的开导和支持,感谢同事们感同身受的共情,让我走出那段艰难的日子。”经过自我调节,朱英教授“满血复活”,继续用她超强的战斗力,带领团队坚守在抗疫一线,无怨无悔。是初心,是使命,有担当,有信念,更有大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