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高新区龙王塘街道丰顺社区的王春信一直有分类垃圾的生活习惯,社区推行的垃圾分类回收奖励机制使这个好习惯“如虎添翼”。每周,她都能用自己的可回收垃圾积分到社区环保驿站兑换奖品。“以前自己分类垃圾完全是出于习惯,现在还有奖励政策,我更得把垃圾分类向邻居和朋友们好好宣传。”拿到奖品的王春信高兴地说。
2019年,丰顺社区作为龙王塘街道垃圾分类试点单位引入了第三方垃圾分类处理专业企业,累计投入116万元,依托项目化、互动式、智能化的模式,建成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流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为增强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社区在广泛开展知识宣教的同时,还采取了一户一码、预约上门回收等方式便于垃圾的精准分投。位于社区环保驿站外的“厨余有机肥”展示区将垃圾回收降解制成肥料,并提供小区绿化使用,让居民们亲眼看到自己动动手就能换来好环境。
社区居民王志敏虽然年过花甲,但如今用起社区的智能垃圾桶早已驾轻就熟。“以前从媒体上看到垃圾分类把老年人折腾毁了,分错了还罚款。一开始,我对这个垃圾分类也挺抵触的。但社区安装了这个智能垃圾桶,扫个码就自动告诉你往哪里投,像朋友圈点赞一样方便快捷,让垃圾分类亲民了。”让垃圾分类真正便民的是遍布社区的31组智能化垃圾收集设备,它们一码一类、分类归集、实时称重、自动积分一气呵成,不仅方便了群众,也使后期垃圾清运、积分奖励等同步实现智能化,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
小区业主刘倩茹每周都会带4岁的儿子来社区环保驿站参加公益活动。“我觉得爱护环境、垃圾分类应该从孩子抓起。每周带他过来,一方面能学习垃圾分类和环保方面的科普知识,另一方面让他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环保志愿者活动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在丰顺社区90平方米的“环保驿站”里每周末都有以生活垃圾分类、护绿环保等为主题的宣教活动,沉浸式互动体验、环境清洁义务劳动、垃圾分类小能手积分赛等寓教于乐的丰富形式,让青少年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丰顺社区垃圾分类的成功经验在龙王塘街道全辖区得到推广。街道投资700余万元,已完成9个社区,23个居民小区的智能化垃圾分类设施建设,配备分拣督导员、保洁员等43名,覆盖近19000户。此外,街道严格落实环保要求,规范作业流程,实行密闭分隔运输。为做好厨余垃圾的综合利用,建成了日处理量6吨的厨余垃圾处理站。经无害化处理后产出的有机肥料可直接用于辖区园林绿化养护。
(张僖默 刘扬 图/张僖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