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沈阳市商务局、沈阳市市场监管局、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管委会共同在桃仙机场举行沈阳药品进口口岸首单通关仪式,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从捷克进口的240千克“尼麦角林”从桃仙机场口岸通关。
进口药品首单“落地”,标志着沈阳药品进口口岸正式开通,沈阳“只有进口药品、没有药品进口”的历史彻底终结。至此,沈阳市功能性口岸数量达到9个,口岸功能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这对于沈阳市、在沈投资发展的海内外药企、进口药品消费者来说,均是重大利好。
生物医药产业是沈阳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度的医药产业支持政策,2019年全市生物医药总产值增长16%,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同时,沈阳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周边1小时经济圈涵盖了8个城市,总人口超过2400万,有着巨大的药品需求。但由于没有药品进口口岸,进口药品需要绕道其他口岸再转运沈阳,周期长、成本高。
去年底,沈阳桃仙机场口岸获批药品进口口岸,沈阳进口药品发展迎来重要机遇。
沈阳片区克服新冠疫情不利影响,今年3月初通过“云签约”方式引进了中国医药集团下属的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从捷克布拉格采购了货值102万美元的240千克尼麦角林,经转韩国首尔运抵沈阳,缴纳进口关税125万元。
在沈阳海关大力支持下,沈阳片区与沈阳市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协同合作,实现首批进口药品从桃仙机场口岸顺利通关,使进口药品不再“绕道”大连、北京、天津等口岸,减少了进口药品的中间环节,缩短了药品进口周期,降低了运输成本。不仅为沈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便利条件,也有效缓解了人民群众使用进口药品贵、慢、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