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偷走晾衣架上的校服
事情发生在西岗区工人村一栋居民楼,属于老式住宅楼。居民陈先生说,最近一个月以来,晾晒在走廊晾衣架上的衣物多次莫名丢失,忍无可忍的他安装了拍摄设备。陈先生的儿子在本市某中学就读初三。9月1日晚,孩子放学回家后,妈妈把儿子脱下来的校服洗了,放在了走廊的晾衣架上晾晒。
9月2日清晨,孩子准备出门上学时,发现校服不见了。陈先生查看视频,发现校服是被一名戴着鸭舌帽的男子偷走的。视频显示,9月2日凌晨1时57分,这名男子出现在走廊,转悠了一圈后,伸手将晾衣架上的校服拿下,径直离开了现场。
除了校服还总丢女性内衣
陈先生说,儿子一共有两套校服,之前已经丢了一套,这下孩子就没有校服穿了。“校服虽然不值几个钱,但再弄一套挺麻烦的,你说这人把校服拿走干啥用?也穿不出去呀!”
更为奇怪的是,除了校服被偷走,最近楼内还发生了多起女性内衣不翼而飞的事情。一名女性住户称,晾衣架上的裙子和女性泳衣莫名丢失,另有女性居民被偷走了贴身内衣和丝袜等。
居民们怀疑,近期发生的多起衣物失窃事件,可能与视频中出现的男子有关。由于损失轻微,居民们并未报警。
专家分析
不排除“恋物癖”或“偷窃癖”作怪
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佘向阳表示,若上述失窃案件确为同一男子所为,这种举动的背后,不排除系“恋物癖”或“偷窃癖”在作怪。
佘向阳说,“恋物癖”属于性偏好障碍的一种,临床表现为迷恋非生命物体,以此作为刺激物唤起性幻想和性冲动。常见于男子,迷恋对象常为直接接触异性体表的东西,如一绺头发、鞋、手套、内衣、内裤、丝袜、发夹、别针、项链等。“恋物癖”患者往往不能去爱一个实际存在的、完整的人,而只对其穿着或佩戴的物品感兴趣。有时为了获得以上物品,他们甚至不择手段去偷,因而触犯法律。
佘向阳表示,“恋物癖”患者在偷窃恋物的前后心理也是相当复杂、矛盾重重的,没有得手之前,往往感到焦虑、紧张和不安,一旦得手,虽然性心理得到了满足,但常常又会憎恨自己。“恋物癖”病因未明,因为此类疾病发生的原因很复杂,多和个人成长经历、家庭、社会文化环境、压力、性教育不当等有关。
对于“偷窃癖”,佘向阳表示,它属于意志控制障碍范畴的精神障碍,其表现是反复出现的、无法自制的偷窃行为。对于“恋物癖”和“偷窃癖”患者,可以施行心理治疗。
网友评论:
@黑狸花咪啦喵:恋物癖是精神病的一种,不能判刑。
@小八: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AWM:应该送到医院去看心理医生,这行为是一种心理疾病,不能简单地用行政手段来处理。
@菲菲:偷这些不会是为了穿吧?
@我有一头小毛驴:以前上学的时候,同寝有个女孩新买的裙子洗了晒在走廊,20多分钟就被人顺走了,怎么也没找到。
@饿了吧:报警。